八佰观后感

时间:2024-09-28 17:50:04
八佰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佰观后感1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们那儿的电影院看了新上映的电影《八佰》。总体来说非常的震撼。让我们的内心激动万分。

战争让我们的民族国家陷入了炮火之中,尽管这样也并不会让中国人退缩,反而是奋勇前进。国民党80,80刚开始的800人,为了抵抗日军,他们把炸药捆绑造捆绑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楼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体去换来安宁,他们一个接一个,站在窗户高处喊着他们自己的名字,那是他们唯一可以让自己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

相反,在河的两岸租界内,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繁华的街角,动人的音乐。一片祥和,而在河的这头炮火连天,枪声震震,活命的时刻,就像天上的恩赐一样,他们对河这边的渴望全部转化为了爱国奋斗的意志。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刚进入战场中的人们的软弱,恐慌以及想要逃离。这些再真实不过了。人不是完人,每一个人都会有困难的一面,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可我更看到了他们最后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为了国家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苟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会招来炮轰,也要升起的决绝,他们守护的单单是一面旗子吗?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隔岸乡故判,愿再无喧闹。

八佰观后感2

很早就期待《八佰》这部电影,如今终于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末期,八十八师的战士们坚守四行仓库的真实故事。他们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在地狱般的环境里守了四天四夜,最终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

其中,让我最震撼的是战士们升国旗的场景。为了表明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决心,他们决定在四行仓库的顶层升起国旗。国旗刚升起来,敌人就像发了疯一样,派飞机轰炸我们的战士和国旗。飞机经过的地方,尸横遍野,很多战士受了重伤。可是他们依然用最后的力气把同伴的尸体堆在旗子下面,不让国旗倒下。一个年轻的军人,看起来还是个孩子,他的肠子都被打出来了。可是他没有害怕,没有胆怯,仍然举着枪对着飞机扫射,最后,这位战士也壮烈牺牲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那种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八佰观后感3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会涌动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过屏幕,我亲眼看见这些勇敢的战士,民族的英雄,用鲜血,用生命唤醒了我。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准确的主人公;确切地说,每一位奋战到最后战士都是主人公。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一名战士毅然选择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面对子弹,迸开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牺牲绝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轰炸声消失在血烟中的战士,都是无畏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弥漫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但这其中有一直忧心耿耿的民众,他们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这让所有人都看见,这场战斗不是这单单四百人的战斗,是全中华民族的战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时,他们面对弹雨无所畏惧;我坐在椅子上,看见他们身后溅起的血雾,脑中忽然浮现鲁迅先生的话:“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是的,在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见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燃烧在我胸口之左;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前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观后感4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我害怕。”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说说电影。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经历炮火的中国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中国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中国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中国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

说到如今。一个民族对我国伤害如此之深,但是我们的历史那样客观地讲给人们,我们的观点那么正确地引导人们,是要多么大的胸怀才能这样毫无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赞美和平。

影片结束时,朋友边哭边说非常感动,我倒是很久没有过想哭的感动了,等拥有这样的感动我一定第一时间记下来。

八佰观后感5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这部电影,它讲的内容是:日本人要打中国,想要攻下上海,但是他们必须先拿下一个放着很多武器的大仓库,那里由我军坚守着,敌人有很多很多人,但是我们只有420人,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真实情况,谎称八百人,这也是这部电影名字的由来。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战争刚开始,有一些胆小懦弱的人,特别怕死,甚至还有人不会拿枪,总想逃跑,可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战友和亲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牺牲了,他们也鼓起勇气决定和敌人奋战到底。还有对面租界外的上海滩,灯火通明,因为日本人不许打那边,所以那边的人过的相对安全,老百姓从一开始的漠不关心,到后来主动给我军运送食品、医疗器材,打气加油,这些镜头看的我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现在我们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可以过上心满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简直是太幸运了,作为学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新知识报效祖国!

八佰观后感6

今年暑期档有一部大热影片——《八佰》,听说好评连连,妈妈迫切地在上映一周后就带我去观影了。一开始并不热衷的我,看完以后深受触动。

这是一部讲述淞沪会战末时在上海四行仓库,国军顽强抵御敌军的一场战斗。是以微弱的420多名士兵以少敌多对抗30万日军倭寇的惨烈战争。然而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军,当时的团长对外宣称抵抗士兵有800余人,这也是《八佰》这部影片的由来——不是“八百”,而是“八佰”!

这样人数悬殊的战斗无疑 ……此处隐藏1473个字……弹,但还是纵身一跃,重重地砸在钢板上,顺利落入钢板下方,正在此时,伴随着敌人目瞪口呆的眼神,炸弹引爆了,那一片的敌人无一生还。奈何敌人这么多,又补上了钢板阵,于是战士们纷纷效仿之前那位英雄,前赴后继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些日本人简直是屠手!”随着代表团的惊呼,我才幡然醒悟:是啊,日本人以几万人来围攻524团420号人,甚至动用了重炮、毒气弹以及飞机,甚至杀死了租借的平民,哪怕是租界也无法阻挡贪婪的日本,而524团的全体人员,就是数位屠龙勇士,屠的是日本人的邪恶之龙、贪婪之龙!

八佰观后感11

疫情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导不会让影迷们失望,无论是小人物题材的小制作,还在这样一部还原真实历史故事的大制作电影。

当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苏州河》响起,迟迟不愿离开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实人物介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籍贯。

感谢管虎在和平年代给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拍摄场景震撼,拍摄手法巧妙,镜头设计总是巧妙从租界记者的望远镜内转场到战场,强烈的对比感震慑着每一位观众,无论是彩色繁华的租界,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形成的对比,还是镜头的最后,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满布弹孔的大楼旧址。

再一次看到管导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战场中,留着鲜血的白色不倒骏马,表现中国军人毅力不倒的献身精神和预示受尽欺辱的中华民族终将会屹立在世界之巅。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所有贴近人性的真实表达。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在成为英雄前他们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转变非常贴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无论是正规军,杂牌军,还是游击队,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荣誉而战斗,用谢晋元团长的那句话,是作为种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个人建议是非常值得走进影院观看,因为,震撼,感动,真实!

致敬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以及幸存的人们,无论是留下姓名的,还是不知名的英雄,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

和平年代,国人,需要被唤醒这种民族精神。

八佰观后感12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13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观后感14

《八佰》这部电影近期上影,一周时间票房几近20亿,势头仍然猛烈,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大片,无疑是成功的,而且有冲顶之势,也许可以与当年的《战狼2》并驾齐驱,伯仲之间。

军事题材,爱国情怀,在中国是最不缺乏资源与市场的,中国历史久远,经历坎坷,战争一直都搅动人们热血的魔法棒。壮怀激烈之士愫裹家国情怀,不能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在“银幕前”过一把英雄的瘾,而《八佰》恰好让这个时代的“英雄”与那个时代的壮士相遇,于是,花点小钱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体验一番热血奔涌,过一把家国情怀的“瘾”。

电影的内容与场面无疑震撼人心,“河界”两岸,一边烈士喋血,“瓜怂”奋勇,一边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之中良知触动,由漠不关心到揪心隐痛进而化为果敢行动,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捐躯赴国难,视死复如归”之慷慨悲歌终于奏响时代最强音,这是一部“唤醒”之作!这里没有“娘炮”,有的是铁血男儿与巾帼英雄!

八佰观后感15

昨天晚上,我听吴羽伦说《八佰》这个电影他希望大家去看看,正好昨天晚上妈妈有空,又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于是她带我去看了这部电影,说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让我体验一下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多废话了,我们谈一下观后感吧!

这部电影名字听上去感觉没啥不同,但其实是一部战争片。它不像《三体》那样悲惨,不像《星球大战》那样科幻,不像《乐高大电影》那么古怪,但人气和评价很高。这是因为人们都被电影人物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很多人看着看着都哭了,不是吓哭而是感动得哭。影片中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最后为了守住上海租界,保护两百万人,奋勇作战,为国捐躯,英勇无畏,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只有一个幸存者。他们都为国家为人民拼尽了全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尤其是看到最后他们过桥的片段时,看到他们都死于日本军队的炮火之下,我心里只想复仇,但仔细想想,这样我们不就和日本鬼子一样了吗?这些勇士的精神值得后人称颂和纪念。

通过这部影片,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1、打仗不像你所想的一样,战争是残酷的,生命只要一次。

2、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3、为了国家和人民,有时候自己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

4、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也许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最真实的宣誓!所有的中国人都站起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八佰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