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04-06 17:50: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我愿生命待你好,也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后来啊,我一直在想这应该是马修最想对那一群生活在“池塘畔底”的孩子们说的话吧。

影片的开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手中破旧的日记本将我们带入了他对音乐启蒙老师马修的遥远的回忆,而那时他正流浪在他们的一片风景里。

过气的音乐家马修来到这所素有“池塘畔底”之称的辅育院当代课老师。捣蛋的学生,近似酷吏的院长,还有让孩子们闻风丧胆的禁闭,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让他感到莫名的不安和深深的恐惧。

因为这里缺少光和爱,学生用堕落的姿态面对着生活,只有严酷的院规让他们为之胆颤。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而他们则是来自地狱的天使,因为缺少光和爱。放牛班的孩子,放牛般的生活。

他想要改变他们,每一个孩子都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没有人可以剥夺属于他们的温柔,于是他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一切爱与宽恕。帮助伤害麦神父的孩子保守秘密,教他用另一种方式弥补过错;当院长冲进教室时,他为孩子们的吵闹辩护;体谅偷钱的孩子……一切都可以被宽恕,一切都可以被原谅,只要你永远记住你最纯朴的本性。

他曾发誓永不再写作,可是当他忽然发现这些孩子对音乐的喜爱后,他竟毅然决然地开始作曲教他们唱歌,或许是他教会了我们: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在他的合唱团里,不会唱歌的小贝比诺成为了他的音乐助手;连五音不全的郭和颁也成为了乐谱架;每个人在这里都宛如新生,获得被需要的满足。

于是,他用音乐打开了他们的心扉,领着他们从地狱一步步爬向天堂。

还有残暴的院长,可恨之人也定有可怜之处。当他说:“萧老师,马修老师掩护我!”时,当他和孩子们一起踢球时,当他一个人在房间里折着纸飞机时,一种深深浅浅难以言喻的感动忽涌上心头,猛然发觉,他也是想为学生好吧,做一个恶人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吧!

一切似乎都在改变,却在这时,因失火事件,马修被院长解雇。当马修独自一人走出学校大门时,那种冷清让人倍感凄凉。但当看到反锁在教室的孩子高举着手,带着天真的忧伤,天上高飞的热气球;地上低旋的纸飞机;纸上稚嫩的字迹;句中的错别字……

在灰暗晨曦破晓时分,让阴霾一扫而空,感受最初的悸动,他们如此幸运。

最后的最后他带着贝比诺上了车。

故事的结尾是条一望无际的路,这一路情繁如梦。他还在路上。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我只是庆幸,落红已满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从一开始的捉弄嘲笑与不屑一顾,到后来的爱戴支持与敬之如父。马修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一再忍让,凭润物无声的关爱潜移默化,用动人心弦的音乐循循善诱,将一群放荡不羁的少年引回正路。

构成全片的主要是对比。校长与马修大相径庭的教学,学生前后翻天覆地的改变,孩子们对校长和马修截然相反的态度,无疑,造成这一切不同的,是爱。青少年常是“吃软不吃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味地镇压,迎来的不是第一个蒙东在沉默中的灭亡。就是第二个蒙东在沉默中的爆发。靠“以暴制暴”求取正义,虽然看似痛痛快快地解决了一时一地的小问题,但却义言传身教地教会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达方式,更可能激化问题双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综上,以暴制暴的本质就是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力量大就是正确。

然而纵然大家都懂以暴制暴只能招致以牙还牙,但还是少有人能做到以德报怨,仁爱待人。因为爱,是要付代价的。当选择了爱,就必然招来伤害。校长的不理解与施压,学生的怀疑和叛逆,不错,爱可以带来令人心颤的美丽,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让人心碎的过程。若那句泰戈尔的诗:“没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就没有可以锻造出天堂的力量。”一切痛苦不仅在奋斗中,其实更在爱与恨的抉择中。选择恨是一种本能,而选择爱是一种本事。选择恨带来一时的满足,选择爱带来长久的心安。

影片更是十分真实地展示了现实的残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马修,最后居然被辞退了,而两面三刀的校长则将合唱团的功劳全部包揽。甚至差点获得额外的奖金。我不由地想起那个恪尽职守的鞋匠格拉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对劣质鞋深恶痛疾,追求鞋子结实耐用,但,却饿死了。难道是他的品质让他死了吗,断乎不是,叫他死的乃是黑暗,但这黑暗的社会借着那良善的品格叫人无路可走,便更显出了那黑暗真是黑暗!无疑,这两者都批判了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但我更看到,这是他们面对黑暗势力发出的战斗的檄文!“虽千万人吾往矣!”若我幸运生于光明的社会,那便随这皓月之辉散发我的米粒光华,默默无闻献上一点爱:若我不幸生于黑暗的世界,也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散发纵然只是将残灯火的一点光亮。纵然星火不能燎原,纵然一点微光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轧碾,我也愿做那被辞退的马修,做那饿死的格拉斯。

我盼望这世界是美好,但我更知现实是残酷。爱是一种立场,不是盲目不知后果地奋斗,而是终知必死而不后退的抗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主人公马修在自己潦倒时进了一个垫底问题学员的学校,一来就问题重重,在外人看来那个地方就是遭罪。每个孩子都是问题,都用“行动—反应”对待,就像驯兽师训练动物一般。

“池塘之底”的校长内心早已给孩子贴满了标签,大部分人的观点也是如此,家长的观点也是如此,孩子若不是在他们心中已经一无是处或无人管教,是不会将孩子送到这里来的。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马修没有受其他老师、校长影响,而是自己想方法去改变孩子,去对孩子负责。

一个念头地萌发——用合唱来激发孩子的真善美,在马修的努力下孩子们都参与了进来,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集体演绎出美丽的歌曲。孩子、老师对音乐的美好产生共鸣,就连常年不会笑,紧张的兮兮的代数老师也打开心灵,孩子也变得友爱团结。

信任与因果。做事需有理有据,实验生蒙丹,从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的不信任,心理学家送来的说他智商低且有邪恶倾向,直到他后来放火烧了学校,起源于被误会偷钱挨揍送进警察局。从被冤枉起,校长等人就没想过他可能没偷,就因他平常表现实在太坏了。(反思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会这样的去误会他人,误会我们的孩子)

果然他出狱后,就把学校烧了(蒙丹酿成大错,谁是助推者?如果多一些善意,多一些耐心,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与马修等人刚好出游了,无一人伤亡;而开会等着增加拨款的校长因此事泡了汤(当然也有可能蒙丹故意等他们出来再放火)。

关于发现。一个天使面孔的孩子总是说反话,犯错不断,因为从小被伤害,没父亲,其中各种小情绪,如何对 ……此处隐藏9614个字……好的转变。也许我没有像马修老师一般的引导能力,但我急切的希望能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这种能力的锻炼,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关爱,是师者作为高一辈者应当存有的品性。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否提高,不仅决定于你对他的引导,更在于你对他的鼓励,对他的肯定,还有与他的心灵进行对话,我知道,师者与学生的对话其实都是一番关爱,因为我可以肯定没有老师是对学生的一切不闻不问的。马修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他的计划,对犯错误者保留处罚权力,同时保有他的名字,不让校长进行暴力教育,对自以为是者予以痛击,令其思考自己的过错,给予改正机会,而莫翰奇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位老师处处的关爱,也因如此改变了他,让他展露了他唱歌的才华。那么我,假如作为一名老师有能力让学生懂得我的关爱,而不是厌烦,这其中的适度而为之,适度适时的处罚和鼓励应该就是我应该摸索的,毕竟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

平等,是建立师生友好关系的必要因素。并没有绝对的老师和学生之分,老师同样要在学生帮助下学会处理的方法,而学生就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短板,努力改正,而马修老师的执教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学生就没有令学生依依不舍的马修,没有马修就没有改变如此巨大的“问题”学生。毫无疑问,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自己的想法,还要去聆听学生的想法,双方平等互敬的前提下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最后,我可以这么说,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心灵的基础上,假若师者无为师之心,学者无求学之心,那么教育无从谈起,最终只会落下问题学生和无能老师的趣闻,所以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感动之余,我沉淀下来的是对平等、关爱、指引的教育理解,同时我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夏日炎炎,孓民电影院里凉爽宜人,同样是教师,感受着半个世纪以前一位有良知的教师的心田。

也许不会有人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通过一条幽长而宁静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坐落着这样一个充满暴力,恐怖,严厉制度的少年管制学校。这里住着一群不学无术,冷漠,野蛮无知的孩子。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刻板的校长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罚”的准则加以暴力来惩罚他们。原任班主任束手无策,无奈调职,然而一个人公认为一事无成的马修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瑰丽而至。他们的梦想也逐渐开始萌发。是的,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失意的乐者,失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从顽皮的孩子那一庄一勰的嘻笑怒骂间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的马修的“善良、宽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的桀骜不逊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被剧情所牵动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心理学知识…… 对李基度和丹东这样攻击性强的孩子。马修并没把他们交给校长体罚。他派李基度来照料因他而致伤的老麦。让他自己体验生命的脆弱,以及自己冲动行为的后果。“他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像我一样害羞,他已经知道他错了。”老麦以这样慈爱和宽容的方式感化了李基度,当李甚度像所有犯了错的孩子那样看着远去的老麦时,惊恐问马修:“他会死吗?”马修抚摩着他的头“不!医生会救他的,”用这样宽容的语气消除他内心的不安。 至于如丹东那样冥顽不化的少年,马修也极力挽回。当丹东受罚时,马修曾这样试图阻止“等一等,他是我唯一的低音!”与攻击性行为相反,对幼小就缺少依恋而产生抑郁,甚至略显自避的皮比诺而言,马修则是像父亲一样去关爱他。他从不谈自己的理想,不唱歌。但却出乎意料地被选为合唱团副团长。让他逐步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和爱心的力量,从而使皮比诺摆脱了不幸的阴影。

这是生活告诉我们的,这样的工读学校寄宿学校到处都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到处都是,但是这样的学校里可能更多的是对问题学生天生厌恶的老师。所以我们会感动,我们会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动,因为他给了一个现实中不容易得到的感动,让我们在现实中失落的心灵在观赏影片时得以抚慰。

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历来让人感动,不论是《心灵捕手》、《死亡诗社》、《生命因你而动听》皆是如此,既使如搞笑的《摇滚校园》也能让人为之动情。但法国电影就是如此与美国电影不同,他的煽情总是在平淡中积蓄,在最未处让一切升华,在落幕后尚能令人气息不平。而《放牛班的春天》也的确能做到这一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因同事的推荐再加教学的需要,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三次。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重复看一部电影,令我欣慰不已的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

这部电影主要叙述一位法国音乐教师——马修在池塘底教养院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狂野的小男孩成为各个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醒他们冰冷已久的心,使那些“问题孩子”的心里和未来迎来了“春天”。它通过走“人性”和“温情”的路线获得观众的青睐。的确,正如一位电影评论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剧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句张搞怪的爆笑戏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些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玩童们纯真可爱的一面,心底迸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虽然连自己也感觉到未免刻意,但也觉得为那样的镜头付出似乎也符合人理,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归的时刻。

作为片中的反面人物,哈桑校长表现出可憎的专制独裁和暴力倾向,他的“犯错,处罚”教育法,加上他的武断与暴力,驱逐了信任,加深了仇恨,挨打男孩的复仇火焰熊熊燃烧,告诉了我们,这就是暴政的可怕后果。马修的宽容、善良和慈爱的教育方式仿佛是一根芒刺,让校长无法忍受,因为从马修这面镜子校长反照出自己的丑陋与失败。

给我最大感受感触的是,马修发掘和转化“拥有天使面孔和魔鬼心灵”的皮耶尔。皮耶尔任性至极,但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他的嗓音犹如来自天籁,马修象发掘金子一样发现了他,并引导他走上音乐之路。在他敏感的自尊心下,马修用善意的谎言维护着他的任性,在他倾注了更多的爱。更让人叫绝的是,一次汇报演出,马修开始取消了他的独唱资格,中途又让他重返,这使他似乎彻底明白了,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终于,任性的他眼中流露出了感激,一个迷失的羔羊返回正途,后成为了杰出的音乐家。

在一所问题学生众多的池塘底教养院,或许没有比马修采用的音乐熏陶法更有效的了,影片中正是音乐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上正轨。青少年是精力最充沛的,马修的音乐使得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也让他们的充沛精力有了用武之地。电影中尤其让我难忘的是,马修用合唱团的形式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每个学生在其中都有他的声部位置,如同一个机器一样,只有当每个部门正常工作的时候,一个整体才能有效地运转。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大多数师生只把眼光盯字数,盯孜本和作业,而忘记了体育、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感染力与对青少年心灵的冲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