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今天,我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感触颇深。
这部电影是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和一个小朋友合作完成的。我们都非常喜欢阿米尔汗,因为无论是喜剧还是励志的电影,他都演得很有感情,能演到人的心里去。我们看过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他演的电影都很有喜剧感,但是可贵的是每部电影都会有几个情节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小男孩伊桑·阿瓦斯蒂怎么考都考不好,留级了之后状况仍不理想,老师们也对他没有办法,无奈之下伊桑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一所私人寄宿学校。伊桑一转过去,那里的老师都认为伊桑待不长,还劝他父母让他转学。伊桑很难过,觉得这里就是一个牢笼,来这里纯粹是来受罪的。然后,他认识了拉扬—一个右腿残疾的乐观的小男孩。过了一段对伊桑来说难熬的时间后,一个新的美术代课老师来了,他就是阿米尔汗饰演的尼克。在他的美木课上,他注意到了伊桑这个腼腆内向、寡言少语的小男孩,他发现他无法接近伊桑的心。他开始家访,发现伊桑其实是一个想象力丰富、活泼阳光的并且热爱画画的小男孩,他拿着画请求校长给他时间去改变这个孩子。他实施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学习方法,最终,伊桑的各个科目都十分好。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米尔汗在剧中的一段话:“在一个岛上的人们如果想要伐哪棵树,他们不动刀斧,只围着树站成一圈,大声谩骂、诅咒那棵树,过不了几天,那棵树就会枯死,自行枯死。”他着重强调“自行枯死”几个字,意在告诉伊桑的爸爸不要一味责骂孩子,要多鼓励,要不然伊桑心中的自己就会“枯死”。
我认为家庭与孩子成绩关系很大,伊桑的爸爸经常吵他,导致伊桑自己把自己关进了心里的牢笼。成绩上不去,是因为他无法敞开心扉学习知识,他永远都生活在世界的阴暗中。
如果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那么孩子的成绩也会随之下滑,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心理阴影,所以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才能,我们要在呵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挖掘他们的潜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儿童成长的印度励志电影,讲述了一个特殊孩子在一位美术老师的帮助和关爱下,获得自信与尊重,并将绘画天赋得已展现。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8岁的小孩男伊桑,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奇思妙想的男孩。他可以将一条鱼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还能一连发呆一个小时。伊桑的哥哥约翰显然和他是两个极端,约翰成绩优异。门门功课100分,无疑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伊桑还逃过学,让哥哥约翰帮忙写假条。最后父亲一气之下,直接把伊桑送进了寄宿学校。
送进寄宿学校的伊桑感到很害怕,他经常走神被老师罚站甚至罚跪,不知道被打多少次手背。只有一位叫杰的男孩非常理解他,成为他的好朋友。后来学校来了位美术代课老师尼库巴,他上课方式很独特,不拘一格,课堂活跃有气氛,学生们很开心上他的课。但伊桑却一样不能融入这个大家庭中,后来这位尼库巴老师注意了伊桑,通过细心发现,老师发现伊桑存在“读写障碍”和“沟通障碍”,属于一个特殊孩子,同时去家访时意外发现伊桑很有绘画的天赋,于是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上用心的去引导他,上课期间给孩子们讲了很多天才和科学家的故事,同时启发伊桑,很多伟人都存在类似问题,但不影响他们成为伟人。慢慢的伊桑融入班级生活,同时老师与校长沟通独自为他补习。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伊桑的成绩不断变好,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为了让伊桑的绘画天赋得以展现,让更多的老师及孩子认识到伊桑的天赋。尼库巴老师在全校举办一场绘画大赛,同时邀请了自己的老师及学校校长、老师们参加。伊桑为了参加这次绘画比赛,天没亮就出去湖边观看日出,直到比赛开始了才姗姗来迟,最后伊桑画出了一幅震撼全校师生的图画,一位男孩坐在湖边观看日出。伊桑也发现尼库巴老师画了一幅自己开心大笑的绘画,感动得哭了。在全校师生的评比下,伊桑的画获得第一名,并成为学校散学典礼画册的封面,背面是老师画的伊桑。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刻的反思,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天赋是需要用心的走进他的世界,发现他的特长,并加以引领,这才是真正的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对于我们班的学生,自我反省一下。刚开学的时候,我还是激情满满,耐心十足,但是随着时间和作业量教学量的增加,以及孩子们不断的犯错误,耐心在慢慢的减少,有些时候,控制不住的发火。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明白孩子犯错误是有原因的,或者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更是教育他们的机会。个人也在不断锻炼和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单单是呵斥或催促或批评就可以的,有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害怕,恐慌却不知所措。。对他们的教育,不只是告诉他们这样做是错的。要帮他们指出为什么是错的。若下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孩子自己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并提供他们建议:你看,若咱们这样,这样……怎么样?会不会更好些呢?
这一届,又有一位叫做王凌曦学生。对他的教育也得到了大胡老师帮助和支持,就像电影里拉姆老师的工作得到了校长的支持。对他的关心和引导,坚持不放弃。有一天早上天气大降温,王凌曦同学没有穿袄,他说:老师我冷……打过通知家长送袄的电话后,有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还冷,衣服没送到……这怎么办呢?很着急,想了想,终于想到了个机智的办法,趁没课回宿舍取了孩他爸的袄,把他叫到教务处穿上。当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冷了……那一刻,我的心是欢喜的,是放松了的……放寒假时,他的父亲来接他,不断对我说感谢学校和老师。那时对自己说:一定要对得住孩子们,要对得住孩子的家长们。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从认知、情绪、气质、行为上表现出万千的差异,人类的个性就处在这些维度的组合中。
如影片中的伊桑患有阅读障碍,在社交上也是有障碍的,但却在艺术方面拥有惊人的天赋。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零件,教育不应该“一刀切”。正所谓“让吃荤的吃荤,吃素的吃素。”教育应该是“扬长”还是“补短”呢,显然,“扬长”要更有效率一些。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存在阅读障碍,他所犯的错误不被理解。在教师和家长的眼中,伊桑是无可救药的。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又故意毁坏邻居的花盆,甚至当着父母的面动手打人,撒谎、逃学。课文读不出,考试时,整张考卷上只填了一个空,并且还是错误的。万般无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 ……此处隐藏6187个字……有多少对理想的热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追梦的权力,没有什么白日做梦,去他的“你不行!”没有什么我们做不到的,只要你坚持,而努力!理想可以成为美好的现实!
“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生活就是要自在飞翔!”伊夏在接触尼克前,人人烦弃、人人嫌弃。他的内心世界即使非常美好,但面对与别人的世俗眼光,他内心的压抑,内心的美好开始恶化、扭曲!
何尝不是这样。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于看重,开始自卑、自负、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爱攀比,当你的缺点在别人嘴中无限放大时,自己便开始有别人的眼光看问题。自己的路自己走,“他人之言之有理,我则听之改之。无则加勉。”我们是为自己而活,何必要为他人而证明什么!“我就是我!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我们的生活不是本应该我们自己主宰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地球上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光彩,各有各的生命价值,都需要被关注,被爱护。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的就是地球上的一个特别的孩子,不同的教育者对他产生了非常不同的教育效果。看后,有所思,记如下: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多数的教育者,包括他的父母,都只看到了他学习成绩差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也只是指责他不肯用心,没有给予具体而有效的帮助。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都渴望获得知识,获得肯定。但是,当他们的努力没有收获,不断被批评指责,又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时,孩子们实在是无能为力,调皮捣蛋的行为大多是为了掩藏内心的挫败和无助。我相信大多数的教育者,尤其是父母,都希望能够掌握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去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我想,并不需要太多精深的理论,也不需要多么广博的知识。有问题才有解决的方法。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用心分析问题孩子的作业、行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其中的共性,多交流、多讨论,总会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了问题,有网络的丰富资源,有整个教育界的理论支撑,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也不是难事。关键在于“用心”二字。
二、优化资源,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电影中的问题孩子只讲了一个,就耗费了一个老师每天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即使教育者用心尽力,也只能辅导一个孩子。现实中需要帮助的孩子远远超过了教师们的承受力。教师们再漫无目的地用力,既要有理论的深度,又要有实战的经验,还要付出自己的一片爱心,那就真成了燃烧的蜡烛,很快就散尽了光和热,空留一片赞叹。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好用力的方向,集中精力在这一个方向专攻,达到精深,用这一方面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其它的方面要学会借力。各人做好自己的事,依靠团体的力量才能做好教育。
何以安身?何以立命?教育就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所。用心投入,让孩子们快乐,最重要的让自己快乐,才不辜负大自然赋予的这一次宝贵的生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地球上的星星》是一个很有内容且会带来许多思考的故事,它的架构很简单,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喜欢幻想,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不喜欢学校的制度和念书,总是不按牌理出牌让他被视为坏学生,有很多的心情却不会表达,家人不去了解他,反而用强迫的方式,越是打压,他的反抗性就越强,造成的其实是反效果。
这样的小孩,并没有对错的认知,也不知道自己和其它人的不同为什么是错的,但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早就有了对错的价值观,心中都定义好了“应该要这样”,一定要孩子走上这条路,才叫做正常。或许强迫的方式终究可以改掉小男孩一些让大人头痛的习惯,却在不知不觉之间,抹煞了他更多的才华,甚至,他个性中美好的一面。
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是否有真的想过这样的通材教育是否适合每一个人?有的孩子,需要的是不同的对待方式。一味把所有的不一致给打压下来,或许只是造成内心累积的愤怒而已,有一天,会以其它的方式爆发出来…
《地球上的星星》后来被拍成了电影。电影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描写一个孩子和外界的沟通,一步一脚印让观众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越来越黑暗,失去了他的生命力。有时候,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知道如何进入他们内心,用他们能懂的方式,教导他们对错的人而已…可是这样的贵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碰到呢?
常常,连自己的父母,应该要最爱自己的人,都没有办法成为这个贵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不是在批判父母的不好,天下父母心,只是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爱孩子,而不是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来爱孩子,这当中的差别若是很大,很有可能,就像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小男孩一样,慢慢的看不见阳光。
挺让人难过的一部电影。虽然片中的小男孩,并非会讨你的欢心,可是因为电影带着你从许多正常情况下你应该看不到的角度去看这个孩子变成这样子的原因,你也不会讨厌他的。
《地球上的星星》教我们如何舍弃自己的主见,去看见一个人的美好,用正确的方式,去关心一个需要被关心的人,幸福不是不存在的,只是多数的人并不知道它不是来自强求。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展示了教育的另一个视角,让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某些固有观念是错误的,那些大多数教育人士的共识有时是靠不住的,那些持有固有观念且没有爱心的老师会给某些孩子以致命的打击。小主人公的家长也很爱他们的孩子,但不知道如何爱他们的孩子,他们像大多数家长那样期望学校教育能够给孩子带来帮助。
很显然,剧中像我们平常平常生活一样,家长、老师、学校都形成一套传统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是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制定出来的,这种观念让整个社会对教育持一刀切的态度,即符合现行的教育标准便是合格的学生,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便是弱智。对于可能存在的其他可能性,根本不考虑,从意识上早已将其他的可能排除,更不用说对出现的非常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研究,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教育是爱的传递,不是知识上的灌输。知识上的学习,只是一个道具,是用来传递爱心的工具,当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深深的爱,就会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但并不是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好,每个孩子的认知发育并不总是保持一致的水平。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这个学科,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另外一门学科,甚至是有的孩子对于某些知识的认知和表达要晚很长时间,这都属于正常的现象,作为教育者要有耐心。对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深的爱着孩子,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我们需要他,他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紧密相连,爱会让他无比坚强,会让他克服重重阻力,顽强生长。就像每个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家长不断的鼓励孩子,当孩子能够第一次独自站立的时候,家长欣喜若狂,但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多次的摔倒,孩子从来不惧怕,因为围绕在他身边的微暖的鼓励和深深的爱意,因此他会再一次尝试站起来,再次摔倒,再次站起来,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尝试,他终于站稳了。整个过程中,我们从不责骂孩子,只是相信他一定会站稳。
为什么孩子大了,正常上学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失去了爱心呢?为什么都急于孩子的成长呢?为什么不能耐心的等一等呢?我想应该是只关注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现象后面的规律,如果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像孩子一样不断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