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观后感1感激幼教中心组织的实验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给我们供给了一次很好地向同行学习机会!经过观摩实验幼儿园教学活动后,她们的游戏化及情景化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是这次“闽南童谣走进幼儿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们选择本次资料的主要依据。小班《唂唂唂唂哽》是以说唱结合的形式展现,在本次活动中我经过激趣导入、欣赏理解和游戏感受。将原本比较复杂的童谣简化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被幼儿所理解的教学活动。
1、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资料以及整个设计过程,贴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并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2、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闽南童谣《唂唂唂唂哽》的选择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在第一个环节中,她们选择以“播放母鸡的叫声”的童谣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其次,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打破以往诗歌教学沉闷的气氛,经过展示与童谣资料相关的vcd,将幼儿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的情境中来,使幼儿充满期待地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在第二个环节中,经过提问——欣赏——朗读,让幼儿感受童谣,幼儿很容易地理解了童谣的资料,并记住了童谣。让幼儿在图谱提示下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童谣的资料。
3、从教学方法方面看。为了避免单调重复的学习,加深幼儿对童谣的练习和巩固,我又借助了快板,让幼儿根据快板的节奏学习童谣。快板有较强的节奏感,幼儿会产生很大的兴趣。“普通话+闽南语”的教学方法,运用自身生动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师幼互动较好。在活动中,我还采取了问答的形式,和孩子一问一答来学习这首童谣,并且没有运用到任何道具,只是让孩子边念边做动作,孩子比较好模仿、好表现,学习情绪也是很高的,孩子在边念童谣边表演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趣味的语句,同时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本事。
在欣赏中班音乐活动《会跳舞的熊》活动中要用形象化的主要大大熊和小小熊等玩具辅助手段,唤起听音乐的兴趣。其实在第一次欣赏时,教师就介绍了大大,小小熊体型特征并且引导教给他们一些走路的轻重模仿动作,以此作为孩子们表演动作的准备。之后在欣赏时利用音乐节奏感设置情境,帮忙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的情景,把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中来。与此同时我们能够用语言来引导、提示孩子们,这样他们就能够把感受、体验及联想到的情节与资料用动作表达出来。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能熟练的掌握42拍的节奏,会使用小铃鼓、沙锤等小乐器来表现节奏,所以这次我选用的是幼儿熟悉的42拍的音乐,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感知abaj结构的钢琴曲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经过幼儿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来体
验和感受团体合作给他们的带来的欢乐。整个活动是以小动物走路轻快笨重为主线,幼儿在互动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见,我们在组织音乐欣赏前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有利的环境,能帮忙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对音乐的感知本事。大班《口编8的加法应用题》为了让数学活动变得简便趣味,陈教师异常设计了情节模式:去菜地摘蔬菜的过程,学习口编8的加法应用题。整个活动丰富趣味味,教学准备做的很充分,教师的语言暗示也到位,让幼儿由浅入深,简便地获得知识。不仅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贴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动资料的组织应充分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真规律,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
《幼儿园》观后感2“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幼儿园里孩子生活的故事,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茉莉花》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有一种淡淡的忧伤爬到我心里。
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有个体差异,孩子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但是来到了幼儿园却必须一模一样,仿佛工厂里生产零件一样,如果有一个是不符合标准的,那就是“不合格”,需要“反省”。
《幼儿园》的孩子们缺乏真正的关注与爱,在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什么?”
“我妈妈忙着做美容院,我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幼儿园在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于孩子,要孩子为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孩子们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不能喜欢别的队,只能和老师一样喜欢中国队,中国队输了,就必须难过,不能疯玩了。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难道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吗?人云亦云吗?
影片也给我一种孤独冰冷的感觉。特别是孩子独处的镜头出现时,再加上教室外面阳光明媚,但是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
比如:孩子们午睡醒来时,有的能自己穿衣服,有的坐在床上满面愁容隐隐哭泣的,也有穿衣服一次次尝试反复脱掉,最后还是耐心地穿好了衣服的,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放板凳的场景,在老师提醒“换方向,调个面”后,他依旧不能放好板凳,接下来的时间他都在与这个板凳作斗争,但老师也只是口头提醒了一下,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落实于实际行动。
孩子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帮助的,只能依靠自己不停地探索发现了。
其次,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但是又并不完全懂得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小孩带走,在他们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
在《幼儿园》影片里比较缺乏爱的教育,在采访一个男孩时,问他:“你最喜欢班里的那个同学?”
这个孩子说:“不知道”,其实从他害羞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是有喜欢的女孩的,但是他不敢说。
问:“什么时候说我爱你?”
孩子回答:“不知道。”
问:“你没有听过吗?”
孩子回答:“没听过。”
“不好意思说,恶心!”
爱是很神圣的东西,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大放异彩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温暖。不是爸爸妈妈们不爱孩子,我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表达得太少,让孩子也羞于说爱,觉得说爱 ……此处隐藏5701个字……园》观后感7
10月28日下午,我们在张园长和田园长的带领下来到孤岛社区第三幼儿园观摩学习。
1、细致工作。在参观整个过程中,我们一致体会到了孤岛三幼老师们工作的精细。空心字体中的黑白线描装饰,物品的归类整理(整理箱上的标志不是我们通常的数字或者彩色线条,而是古诗词句,幼儿整理物品的同时还可以熟悉古诗),各年龄段班级幼儿的晨检卡(小班段是粘扣形式的,中班段是挂钩形式的,大班段是盖印章形式的,)墙面展示照片的边框老师们也都精细的装饰过,包括整个参观过程三幼老师们的接待也都处处细致贴心,令人印象深刻。正如三幼给我们展示的,作为幼儿园,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工作做细,做足细节,做好细节,才能提高幼儿园的品质,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2、童话特色。在三幼副园长王旭琴的汇报交流中能明显的感受到整个三幼浓浓的童话氛围,“每天一会、每周一课,每月一题,每年一演”的童话课题模式,让童话真正走到了孩子们身边,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两位一线教师现场介绍了她们在童话课题实施的实际操作中的过程和方法:有层次的童话教学:1、幼儿自我介绍阶段,培养幼儿大方大胆表演的基本能力。2、利用睡前或离园前时间幼儿自由将熟悉的故事。3、通过演员招募和竞争,走上童话演出的舞台。一场童话剧完整的排演过程:1、选择剧本,熟悉情节。利用边角料时间为幼儿提供一些童话素材,幼儿自己选择一幕最感兴趣的童话剧,之后不断熟悉童话情节。2、招募演员,分配角色。老师将剧目提纲列好后,列出剧目中出现的各种角色并张贴在班级中进行演员招募,幼儿根据招募表自己选择角色并报名。若一个角色出现多人报名则需要进行公开的比赛,幼儿评选出最适合的人出演角色。教师也可根据情节适当调整角色的数量,兼顾剧本和幼儿的需要。3、道具制作,家园配合。当剧本和角色都定案,接下来就要准备舞台道具。我们都知道这是个大工程,老师们会发动家长资源共同参与,大班幼儿还可以自制部分道具。孩子和家长的参与度很高。4、自主排演,作品诞生。幼儿演出,这是成果展示的阶段,也是所有参与人员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全园演出,可以组织家长观赏,也可以刻录成光盘保存。在亲子童话绘本展示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幼儿和家长精彩的制作,折纸、撕纸粘贴、毛线、绘画,不仅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制作精细,用尽心思。
3、艺术气息。整个三幼的环境设计和局部的装饰都体现出一种理念性,设计感。走廊上美工作品的展示,不仅布局美观、丰富,而且幼儿作品形式多样,感觉三幼的孩子们都是小小艺术家,作品中体现出孩子们的童真和欢乐情绪,很有感染力。
4、废旧利用。废旧的空调包装箱,你会用来做什么?三幼的老师们用报纸铺底,张贴上幼儿作品,它就成了一个作品展示柜。院墙上修出水泥槽,这里就成了孩子的种植角。门口的花池里中上白菜、萝卜,也能让孩子们进距离观察这些生活中熟悉的蔬菜的生长过程。三幼的老师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为孩子们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
5、家的感觉。作为一所省示范园所,三幼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省级、局级教学能手,局级优秀保育员等等,在一所小型园所中聚集了这些优秀人才,使得三幼的保教工作有了一个较高的基点。在参观中,在园长的汇报交流中,都能感受到这个团队的亲和力、凝聚力,幼儿园不仅是孩子的家,还是老师们的家。只有一个快乐、融洽的团队,才能带出快乐、融洽的孩子。
空间有限,不是制约发展的理由;因为学习,获得发展的机遇;因为坚持,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因为“不比硬件比软件”,让三幼有了面向管理局园所开放的机遇。我想正是三幼的这种办园精神和理念,才使得她们有了今天的成就。
《幼儿园》观后感8那些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孩子的未来。
看到张以庆的《幼儿园》,每件事情都不是连贯的,它并不以某一个小孩或者某几个小孩为主角。如果非要说的话,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有许多个,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一个形象,那就是幼儿园的小孩子。它的故事情节如此支离破碎,然而却让观众的印象很是深刻,因为它表现的就是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事情,是上过幼儿园的人都会有过的经历。那一个个长镜头的组合以及关于孩子们镜头的特写,还有镜头的运动来表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让我不禁想起了幼儿园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我最终还没能确定下来,是表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表现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吗?也许只是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还是全都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表现了幼儿园那些小孩子的本性。
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不大明确,但是它的叙事结构还是颇为清晰的。这部作品的叙事角度,是以一般纪录片常用的纯客观叙事的角度,讲述幼儿园的故事。但由于这部纪录片并不以某一个人为主角,而是以多件没有清晰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的事情穿插而成的,因此可以定为它是以缀合式团块结构的叙事模式来讲述故事,根据小孩子的衣服,我们也可以判断其叙事的时间是以夏秋冬春夏的方式来走的。 在我看片子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应该就是那些背景的音乐,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现场收的声音乐声还有幼儿园念的歌曲,只有那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口琴的音乐让我印象最深。第一次出现的《茉莉花》背景音乐是在他们第一次午睡,在马上要睡着和睡熟的时候出现。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在学校住宿的时候,睡醒了老师会播的音乐。口琴的音乐和《茉莉花》都不是很欢快的,而是充满一种淡淡的哀伤。那是我曾想快快长大的日子,想快点变成大人,快点成年,快点老去的时候。而当我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开始还念过去,那种大家都在一起玩,一起睡觉,不开心就哭,哭完就好了的童年。
看《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了那些小孩子竟然是如此的现实而又天真。他们知道要恨日本人,骂美国人,知道有爱,知道中国足球,评论起来也像个大人一样能说出一套一套的话。但他们也会很直率的不开心就打,你打我我打你的,却也会歧视,孤立别人。最终,我也想起来一些自己在幼儿园的片段,其实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倾向,只不过那时候更坦率。
这部纪录片中,有很多很多关于孩子们的特写镜头,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现出了有摄像机这种东西在拍着他们,他们会不自觉地去看它。而在那些单独插入的对孩子的访谈中,那些孩子都是那么的成熟。让我无话可说。
话说在我看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分钟,我都有记录下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也记下了很多纪录片所用长镜头拍摄下来的东西,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哭闹,吃饭、午睡时的孩子。让我印象比较深的长镜头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孩子在把椅子放好,却一直失败的场景,他把椅子翻了一次,却依旧放不好,也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这让我着急万分,后来却又释然,钻牛角尖却不放弃的孩子,也是很可爱的。一个是通常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陈志鹏,这个长镜头是以一种平拍的方式去拍的,他老是在回头看摄像机,或许是看活动室的另外一个门,那一种踌躇,那一种期待过后的失望,让我想起了在求学生涯中,同是几乎老在最后被接走的自己的心情,总是在怕,怕家人不再接自己了,但其实心里知道不会被抛下,却还会恐慌的难以言喻的心情。
那些不会再来的过去,那些泛黄的记忆,伴随着音乐慢慢地远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