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年度工作计划3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年度工作计划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度工作计划 篇1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安部员工的工作效率、服务意识以及应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20xx年在酒店上级的领导下,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内紧外松的工作方针。保安部特别针对消防、治安、员工队伍建设培训、日常工作和内务卫生,狠抓落实,特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消防安全
1、做好日常消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主楼及各中心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档案,对每天的巡查结果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加强对各重点部位的巡查力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重要部位。
2、保安部所有员工均为义务消防员,要求每位在职员工必须做到“四懂”:即懂得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火灾扑救的方法,懂得火场逃生的办法;“四会”:即会报火警119,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3、对酒店所有员工开展消防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每年进行不少于两次以上的全酒店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全酒店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4、提高酒店员工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即: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5、开展消防普法教育,提高员工消防法律意识。
二、治安管理
1、贯彻和落实重庆市公安局关于酒店治安管理的规定,实行群防群治,组织酒店员工认真学习酒店的治安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从自身做起,狠抓落实。
2、加强对酒店主楼及各中心的巡查力度,防止可疑人员及无关人员进入
酒店区域,进行偷窃及破坏活动。
3、做好全酒店各营业场所的治安保卫任务,做到预防为主,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对重要来宾,部门将挑选精干力量,组成专业警卫班进行24小时随身警卫,以确保重要来宾的人身安全。
5、对外来施工人员严格的加强管理,外来施工人员必须到酒店保安部做好相关登记,办理相关的手续,接受安全教育和落实有关规定,经同意后方可进入,并对违反规定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6、加强内部管理力度,监督外来施工人员和酒店员工走员工通道,并对外出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并对员工的摩托车、自行车指定其位置的摆放,不得乱停乱放。
7、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其有较好的能力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达到办事高效的工作方针。
三、队伍建设及培训
1、加强和完善保安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针对员工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全方面的技能培训,来增强员工的全面素质,每周一、周三进行技能培训,并且实行晚点名制度,提高保安部员工的在位率。
2、树立保安部员工的整体形象,无论上、下班都严格规定,特别是对客服务、仪容仪表、礼节礼貌方面要做到主动给客人问好、服务、仪容仪表干净整洁、语言文明礼貌、尽量尽快地满足客人的要求。
四、日常工作
1、每日接班前对员工的仪容仪表进行检查,并对文明用语及业务知识进行培训(限用普通话)。
2、每日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开展防火宣传,制止违反酒店消防安全规定的一切行为。
3、增强保安部员工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发扬传、帮、带作用,做到取长补短。
4、培养每位员工有良好的上进心及主观能动性,服从领导安排,履行办事高效的方针,以积极的心态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
5、做好交接班工作记录,使每位员工对上班情况有所了解,保安部经理对值班记录进行严格的批阅。
五、内务卫生
1、保安部员工寝室每天必须保持干净整洁、严禁在寝室内乱扔乱放物品。
2、床单、被褥要保持统一、达到协调一致(被子必须按部队标准叠放、鞋子要放在一条直线上、脚跟向外、衣服统一挂整齐);
3、个人卫生必须保持干净整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衣物必须勤洗勤换、员工必须勤洗澡、身上不能有异味,结合员工手册对仪容仪表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4、寝室设立室长一名并实行轮流值日制,将每天的卫生工作落实到位,室长负责对每天寝室的清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使寝室每天保持干净整洁,让员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年度工作计划 篇2
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
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
综合考虑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按有关要求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与区域内养老机构联合建设。对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等情况,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地同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化进程中,村委会改居委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村卫生室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撤销村卫生室。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作用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承担初级诊疗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3、规范全科医生执业注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含中医)工作的临床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通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岗位培训,其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同时可加注相应类别的其他专业。各地要在20xx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注册变更工作,具体注册办法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4、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干净、整洁、舒适、温馨,体现人文关怀。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应当突出特色,营造适宜服务氛围;挂号、分诊、药房等服务区域鼓励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改善居民就诊体验。规范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作服装、铭牌、出诊包等,机构内部各种标识须清晰易辨识。保护就诊患者隐私权,有条件的应当做到一医一诊室。完善机构无障碍设施,创造无烟机构环境,做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全面禁止吸烟。
二、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1、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可根据群众需求,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等专业科室。综合考虑服务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以市辖区为单位统筹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规模,合理设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提高床位使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以护理、康复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临终关怀、老年养护病床。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住院床位和内设科室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保留或调整。根据分级诊疗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所需药品品种,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2、加强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协作医院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查房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出院患者跟踪服务制度,为下转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等资源,发展集中检验,推动检查检验互认,减少重复就医。
3、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统计数据、专项调查等信息,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明确辖区居民基本健康问题,制订人群健康干预计划。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受益人群覆盖面。严格执行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按照服务流程为特定人群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合理设置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防治结合。在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关注健康管理效果。
4、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
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康复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加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宣传和培训,推广针灸、推拿、拔罐、中医熏蒸等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服务,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
5、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结构,加强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毕业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充实全科医生队伍。以提高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在岗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累计参加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各地要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群众满意的管理人员。
三、转变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基层签约服务
1、加强签约医生团队建设
签约医生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根据辖区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签约医生团队应当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防治,实现综合、连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到20xx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2、大力推行基层签约服务
推进签约医生团队与居民或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在签约服务起始阶段,应当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长期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为重点,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在推进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签约服务效果,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事项,努力让居民通过签约服务能够获得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主动签约。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
3、开展便民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适当延长就诊时间和周末、节假日开诊,实行错时服务,满足工作人群就诊需求。鼓励各地以慢性病患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相关服务对象为重点,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随访,对有需要的病人进行上门访视。大力发展社区护理,鼓励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4、做好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
各地要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根据实际服务人口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方便流动人群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流动人口按有关规定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深入流动人口集中区域,采取宣讲、壁报、发放材料、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其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等。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应当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5、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根据社区人群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项目。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服务区域内的机关单位、学校、写字楼等功能社区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开展慢性病患者俱乐部或互助小组、培训家庭保健员等形式,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保障与监督管理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索证和验证工作。对口腔科、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和清创室等重点部门医疗器械和环境要严格执行清理、消毒和灭菌。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安全。严格遵守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原则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合理选用给药途径,严控抗菌药物、激素、静脉用药的使用比例,保证用药与诊断相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2、加强信息技术支撑
推进使用居民就医“一卡通”,用活用好电子健康档案。以小区为单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严重精神障碍等各相关业务系统,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加强机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逐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数量和质量动态监管。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3、加强政策支持和绩效考核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推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财政补助、人事分配等相关保障政策,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各地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提升服务质量有关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重点内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改善服务,提高居民信任度和利用率。
年度工作计划 篇3
1、认真做好家委会委员的选举工作,第班2名家长参加,并张榜公布。每学年召开家委会两闪,协调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解释说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疑议,增进理解。各尽其能,带领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
2、本学年召开小、中、大班家长会各两期,举行家长开放日两次,家长学校上课两次。
3、本学年要求对幼儿进行普访二次以上(要求亲自到幼儿家中家访),并做到有访有记载。及时做好个别教育,不岐视差生,要爱护每位幼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
4、利用橱窗积极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每月出教家专栏一期,由保健医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