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1-02 01:45:48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十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内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学生对奇妙的化学世界更加的感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

分子的性质

【难点】

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到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我会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接下来进入我这节课的第三环节。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说课稿 篇2

你们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与朱元思书》,进行说课汇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就编排而言,将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旨在突出其较好的典范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与语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见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词丽句构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 识记与理解目标: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此处隐藏18191个字……

1、了解Flash变形动画,制作一个简单的变形动画。

2、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实践,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创建形变动画

四、教学设计:

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到以下几个环节中,以研究性学习模式来展开教学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激趣导入

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我采用情境启发教学策略导入新课,先通过电脑演示课前用Flash制作的变形动画,让学生边欣赏边感悟电脑的神奇,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2、尝试练习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就设计了尝试练习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运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鉴于教材对基本操作标示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骤,所以我为学生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认真读书,按照书本上的实例和制作步骤去操作,尝试练习,完成第一个任务:在第一帧和第十五帧之间制作一个正方形和圆形的变形动画。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运用在学习“windows”画图工具时积累的经验画图,运用在前一课对Flash工具面板的认识设置图形的颜色、大小、位置。每一个学生都在尝试练习,应用个人积累的经验进行操作。学生在用七分熟知识探讨三分生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很关键的。

协作式教学策略。一位哲人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和你的苹果交换,你和我仍然只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协作学习的价值。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更适合学生的协作学习。在学生尝试练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研究,鼓励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创建形变动画将是本节课学生遇到的一个难题,在自主探索学习基本完成以后,第一步我打算问学生:“创建形变动画是通过哪个菜单的什么命令进行设置的呢?”这时肯定有学生举手,那就请他把自己摸索成功的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学习的广泛迁移。第二步,我要请会操作的学生通过电子教鞭系统,在教师机上为大家做示范,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创建形变动画的关键。我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学生从探究研讨中不仅能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增强了合作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电脑是玩出来的”,这种说法突出了计

机这门学科的特点──实践性强。当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先布置了一个尝试性任务:在第一帧和第十五帧之间制作一个正方形和圆形的变形动画。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突破如何创建变形动画这一难点后,我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下河”:在30帧插入空白关键桢,把圆形变成三角形,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产生学习迁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的活动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循序渐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尝试练习结束的时候,我们能想象得到学生欣赏自己作品时脸上洋溢的那种成功的喜悦,但此时,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因此,为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我特意制作了变形动画制作的视频教程。通过这个视频教程规范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建构。

3、拓展探究

学生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认真地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电脑动画的快捷与神奇。这时,我请学生进行拓展探究:变形动画可以是哪些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的双翼,进行新的探索。学生积极思考,彼此触发,通过集体的智慧,他们会发现,变形动画除了外形上的改变,也可以是位置、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改变。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4、实践操作:

布鲁纳提出:我们教某人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再说,电脑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

我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仍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变形动画,要求写出设计方案,记录操作步骤。

这个任务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整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提倡学生将美术课中的绘画技巧融合进来,实现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于探究,在个性的张扬中升华素质,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那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五、交流评价

最后一个环节是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之间进行评价。为了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我从课堂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

1、在教师机上建立了一个“学生文件夹”,并将该文件夹设为完全共享,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到这个文件夹里,便于我及时批阅。在批阅作品时,挑选优秀作品,以便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给予鼓励,使其受到激励后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对情况稍差的,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协助他们最终完成任务,帮助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逐步树立自尊和自信。

2、师生共同制定一套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别人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美的创造,哪些创造是怪诞的;如何客观评价作品;怎样“虚怀若谷”接受别人的建议……这样一来,在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的同时,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同时也加强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要努力当好“牧羊人”,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己独立使用电脑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