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第一课时,歌曲学唱。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歌曲演唱在课程标准中占重要地位,它是音乐教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演唱及音乐表现来激发歌曲演唱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演唱及音乐表现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表现性潜能。并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生及教学目标: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在音乐表现及演唱技巧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歌曲内容和结构,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及音乐表现力。
3、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教学重点: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歌唱。能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5、 教学难点:能在歌唱过程中准确体现出各种音乐符号的作用。能用自己的声音准确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讨论分析,直观地对比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四:说教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祖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避免枯燥的导入和学唱。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给学生体验及表现歌曲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对演唱的渴望。
2、 情感体验及对比分析讨论总结法:
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曲有完整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在学唱的同时反复给学生聆听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的处理得到不同的感受。
在了解歌曲的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演唱和原唱在情感表现上做对比。因为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歌手,在技巧上能灵活运用就可以了。但在歌曲的理解和表现上要达到准确和完美。通过比较分析和讨论总结出演唱时要需注意什么。怎样能用自己的声音更好地表现歌曲。通过教师的指导及示范演唱,使学生正确运用歌唱的技巧来表现歌曲的内涵。
3、 引导并参与实践: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学生互评,师点评。以上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也更好地提高本课的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虽然是歌唱教学,但歌曲的欣赏及音乐实践活动也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的欲望及表现的能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才能,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难点放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二、说教法
依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1、五步阅读法。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②思读课文,理清思路。③悟读课文,深层探究。④美读课文,品味赏析。⑤颂读课文,体会深情。将“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的思路体现在这个教学方法中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片导入本课。
2、资料汇总,了解作者及背景: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展示,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
3、阅读课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侧重,交流感受。
⑵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⑷美读课文,品味赏析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点
⑸颂读课文,体会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
⑵学过此文,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布置作业,结束新课
(1)、积累字词、抄写动人的句子。
(2)、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整理自己的感想。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为他(她)写一篇小传。
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 ……此处隐藏7779个字……是初中三大机械(斜面、滑轮、杠杆)之一,是机械功落实的载体。学生知道滑轮但是并不熟悉这种简单机械,可是滑轮又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也为后面滑轮组认识与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尽管知识容量比较小,但在 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因此,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滑轮相应的知识,对滑轮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初三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只要加以引导,恰当设置认知冲突,就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实验、讨论,探究出结论,顺利完成本课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特点以及各自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会运用实验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想象力。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分析等能力。
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五、教法和学法
为 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谈谈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首先,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主体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为 指导,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手段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是双向的活动,因此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的重要。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材料:
小组实验:铁架台,滑轮,细线,弹簧秤, 钩码,刻度尺,实验报告单,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投影:小明家装修房子提出问题:如何把水泥与砖石运到楼上?2.投影用滑轮或简易吊车吊起水泥和砖石。教师:想不想了解滑轮?引入新课滑轮
以生活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并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 引申指导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滑轮的结构的基础上,展示在各种场合下,滑轮都是被怎样应用的。由学生依据观察,利用给定的器材,小组合作设计并组装滑轮,而且能够提升重物。
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在学生能够正确组装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点评加强学生的印象。
2. 活动探究
(1)定滑轮
提出猜想:①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 ②使用定滑轮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
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提出实验要求:探究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探究拉力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并设计记录表格。
动手探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始探究实验此时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对于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免导致错误实验结论的得出。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谈谈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定滑轮的本质: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等臂杠杆。
(2) 动滑轮
在定滑轮的探究结果之上,引导学生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提出猜想:①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会有什么不同?②只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③动滑轮省不省力呢?为什么会这样?
其他过程与实验一相同,学生探究实验,测的实验数据,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动滑轮的本质。
(3)滑轮组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生对定滑轮、动滑轮已有初步的认识,滑轮组的出现已是呼之欲出,为使学生能够对使用滑轮组的好处和特点有更深的印象。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单独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种种不便之处。
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难。
探究设计: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由学生设计装置。教师进行点评。
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分析滑轮组的特点:①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又可以省力。②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股绳承担重力,拉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
三)、总结巩固
通过大家动手实验获得了不少有关滑轮的知识,请大家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教师小结滑轮特点,以及特点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性作业通过问题将知识最后整理小结,形成整节课的知识网络
通过问题将知识最后整理小结,形成整节课的知识网络。同时体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的喜悦之情同时体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的喜悦之情
四)、作业与深层研究
1. 已经学习滑轮各自的特点,请同学课外提出滑轮相关的问题(特别是有没有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
2. 为什么定滑轮既不省力,又不费力,动滑轮省力一半?请同学们课外去思考
3. 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八、教学评价
1. 实 验以学生探究为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 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 对 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 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 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又要重视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