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二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教学设计综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该组教材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课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所以这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在这一前提下,本课教学我试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引导学生介绍文本中最喜欢的天然指南针”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对比等方法攻破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其产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善于观察的情感。充分发挥孩子的收集处理信息、感知想象、朗读感悟的能力,真正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8个字,并读一读有关他们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设计环节分为“揭示课题──直接导入;复现字词──渗透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细细品味;回归全文──阅读积累;课外延伸──培养能力;总结全文──激发兴趣”七个环节。
“揭示课题──直接导入”这一环节就是本课的导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交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心理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
“复现字词──渗透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利用大屏幕的呈现给了学生一个视觉的冲击,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字,同时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随机渗透识字方法,如学习“盏”字时我提问:“怎么记住盏字?看到它你还想起哪些字?”之后我追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生:熟字换偏旁);再比如学习“稠”字时我提出:“结合生活说说什么是稠?”(生:喝的粥很稠,田里的小苗很稠……)接下来我追问:“它的反义词是什么?”(生:稀);这样复现生字词,不是把识字作为一项任务教,而是作为一扇窗,引导孩子通向识字的乐园。久而久之孩子们识字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识字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梳理,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接着我采用图片演示的方法把孩子们找到的四种天然指南针粘贴到黑板上,孩子们的眼睛被颜色鲜艳的剪贴画吸引,上课伊始边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同时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最后我引导学生再读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天然指南针进行介绍,这一问题的抛出尊重了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接下来的“精读课文──细细品味”这一环节,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我不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如学生介绍“北极星”时,先说说如何利用它帮助我们辨别方向。随后我追问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北极星乐于助人、神奇,可能会说因为
北极星能帮我回家我很感激它。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有效进行朗读指导。随后我问学生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是教学的重点,当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时,我通过课件展示把学生带进美丽的夜空中去,和学生一起在星空中找北斗七星,认北极星,辨别出南北方向。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已融入文本,教学重点巧妙突破,随机进行配乐朗读,让孩子们在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语文学科的乐趣。
最后我在课件中出示“北极星北斗星”小儿歌,不仅引导孩子从儿歌中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欲望。再如学生汇报积雪这种天然指南针时,我采用了说方法、做实验、看课件、读感受、做填空的方法引导生自主学习文本。“沟渠中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我把传统的实验法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手势演示屋顶和沟渠积雪的融化过程,通过形象的演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在对比实验中理解了教学难点。随后的课件演示给孩子们一个视觉冲击,这无疑是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我出示填空训练,帮助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内容进行了疏理。在处理大树一小节内容时,我采用观察图片找发现的方法。处理太阳一小节内容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孩子们在模拟的动画中感受太阳的忠实,感受早、中、傍晚树影的变化规律,生动的画面早已胜过有声的语言。
“回归全文──阅读积累”我提出: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来读一读,想背的背背。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帮助学生整理全文,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朗读积累的空间,学生是演员,教师充当观众,学生背诵文本时的背景音乐是“笛快”这首曲目,舒缓、柔和的格调设定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积累氛围。
“课外延伸──培养能力”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用有声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看到的、从家长口中听到的、从课外书了解到的关于指南针的资料。学生的表现另我感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另我钦佩,可见在交流中学生与大自然融为 ……此处隐藏3609个字……>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讴歌亲情,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以童话的形式,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开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每一个人的主题。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课我准备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为变化为线索,也就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月亮一会儿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又希望明天下雨,来感悟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放弃郊游,学习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我想在播放课件时,学生边听边思考,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并在课文中划出来。学生通过比较月亮两次心愿的不同找出原因,基本上就能读懂课文了。在学生找出月亮的心愿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层次分角色进行朗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是怎样照顾父母、照顾家人的,来进一步深化主题。最后以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再次点题。
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的基本教学环节是看——找——读——感悟——联系实际。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只是有些教学环节连接不够好。比如说学生在找出月亮的心愿后,适时出示,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就能更深入地领悟思想内涵。这一环节被我省去了,导致重点有点不突出了。其二,在指导分角色朗读时,指导不到位。有些学生连妈妈和珍珍的话都分不清,就急于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有点像是走过场,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