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说课稿 篇1一、对本课的理解与思考
在《你真棒》这个主题中,教材围绕"会发现优点"、"能恰当赞扬"、"学身边榜样"的主题目标,设计了"猜一猜"、"夸一夸"、"做一做"、"学一学"等活动。根据我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善于发现班里表现优秀的同学优点,对班里默默无闻的同学优点不太注意,班里调皮、成绩差的同学优点难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为在班集体中比较默默无闻的同学找闪光点,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优点和特点。紧扣本课程具有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特点,教师应该在这节课上呈现出一个真实、真情、真趣的情境氛围,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捕捉儿童实际生活中鲜活的内容,
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感受到欣赏别人与认识自己的快乐。课堂活动结束后,还要与家长紧密配合,监督学生学榜样,促发展。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发现、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2. 并能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赞美;
3. 学会区分优点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平时的观察,赞扬别人的优点或最近的进步;
2. 能坚持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别人欣赏、赞扬自己时的快乐与自豪;
2. 体会夸奖别人时的舒畅心情;
3. 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绪。
三、设计特色
真实的对话、真趣的互动、真情的体验。
四、活动准备
1. 学生最喜欢的生活照一张;
2. 收集相关动画片一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师生互动过程
七、说课实录
《你真棒》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个主题。其主题目标是:
1. 能发现、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能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赞美。
2. 能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人的成长与发展。"而我们的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评价他人和顾及他人的感受。
以至于出现在班级中告状的多,赞扬别人的少的情况。这就是学生生活中的现实,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生活中的困惑,也是这一课的生活本源。
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捕捉儿童实际生活中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感受到欣赏别人与认识自己的快乐。
"猜一猜"的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一些比较优秀的同学身上突出的优点和长处。
"夸一夸"的环节,学生在小组中拓宽了视野,逐渐发现那些平时不太为老师关注的同学身上存在的闪光点。这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我有意识的观察小组内有没有被遗忘的学生,有没有被其他同学指责的学生,抓住这些现场生成的鲜活的教育契机,引导全班同学注意关注这部分被忽视的群体。
当孩子们真正开始关注身边这些被忽视的同伴时,他们豁然发现,就算是再调皮、成绩再落后的学生也有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也应该得到赞扬。当然,为了照顾到这些被忽视的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我采用了"数一数全班有多少同学要夸你"的形式,目的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关注的,自己也是很"棒"的,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
"做一做"是为"学一学"做铺垫的活动,也可以说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活动。但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针对性和深层次的意义体现在帮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亲身体验,产生向身边的同学学习的愿望。在任务"串换"后,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欣赏别人、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并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当然对教材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比如主题目标中谈到"会用恰当的形式对他人加以赞扬。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间的赞扬方式多为"说"和"写",至于"竖大拇指""拍肩""握手"等动作都用得比较少。
这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娇柔、不做作,因此,我在处理这一点上,也是通过课堂上的观察,捕捉学生已经用了的赞扬方式,适当进行了引导,避免让学生"为了夸而夸".
我觉得自己这节课中,比较好的地方,是我"真实、真情、真趣"的风格,是我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教学特点。
不过"金无足赤",在这课中,我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比如学生对优点的涵盖面理解得不够,总是局限在"学习"、"特长"上等等。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十佳"青年、教坛巨星窦桂梅老师所说:宁要真实的缺憾,不要虚假的完美。在这节课上,真实的我与真实的学生一同成长,哪怕是颠倒了,那也是朝着胜利的方向又进了一步。
小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
(三)教学目标是: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此处隐藏2907个字……,找一找,汇报。②出示图片,一一介绍田野、树林、花丛,读词。
田野:①四幅图,读词语
②田字格中的田(一竖顶天又立地,一横不能靠两边)
③农田、稻田、水田、梯田
根据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用一些形象美丽的图片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树林:一棵是树,许多棵就是树林
花丛:四幅图,读词语
11、指读全部
同学们,当你躺在碧绿的草地上,当你走进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当你置身于五颜六色的花丛中,你的心情想来一定很舒心惬意吧,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让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听你的开心,你的兴奋。
凭借情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12、引读,齐读
刚才我们准备去大自然里——引读第一行,我们来到了——引读第二行,看到了——引读三、四行,喜不喜欢这篇词串呀?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谁想来读一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谈话过程中要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观察生动漂亮的图片,激发学生说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产生说的欲望,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
13、教写蚂蚁
最后,我们还要来学写一种小昆虫的名字呢,就是小蚂蚁,出示:蚂蚁
①教学偏旁,左右结构
②记住字形,分清两个字: 马 木马、马车
义 曰仁义,礼智信
③学习笔顺图,按照笔顺图里的笔画顺序,描红这两个字。
④讲解书写要点:
蚂:虫子右边缩一缩,右边马背有点驼。
蚁:一撇伸到虫脚下,雨点落进小嘴巴。
学生临帖书写。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字教学,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每节课都给孩子们留下10分钟写字。在这里我强调了孩子们的书写习惯,主要关注“三个一”,把“端端庄正写字”和“认认真真做人”联系起来。
小学说课稿 篇6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以及学过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情景提出圆的面积的概念,并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又一次用到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圆的面积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还可以,思维也比较活跃,但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
3、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的面积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说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圆片等。
学具:圆片,剪刀,直尺等。
二、说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是几何前后知识的重要纽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实物教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是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方法。采取“扶、放”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分成四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复习引入
1.提问:什么是面积?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把小牛拴在草地上,小牛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展示牛吃草的挂图)
同时引导发问:(1)小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个什么图形?
(2)如何求它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通过复习中“牛吃草”和几个圆形教具来理解圆的面积,同时让学生用手指出圆的面积指的哪部分?与周长要区别开。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含义,加深印象。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把圆转化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探索如何把一个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思考:圆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渗透转化的思想。
(2)学生自学后,探讨:为什么只能得到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学生相互讨论,应如何操作?(只有分的份数越多,才越接近长方形。)此时,学生操作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说如何分、剪、拼的。
并思考:能拼成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吗?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说出圆与转化后长方形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相结合,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小结: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提出: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4)自学例1,并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通过例1和“做一做”,巩固新知,使学生掌握,已知圆的直径,求面积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半径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六中部分习题
第1题:填表格。可直接利用公式求面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第5题:求圆的面积和周长。意在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又在区别二者不同算法。
第2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说明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第3题:利用周长求面积。增加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层次性、生活实践性,由易到难,在掌握知识中形成能力。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解决“牛吃草问题”
新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找到答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半径
S=πr×r=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