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各位老师:
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我校这学期开展的课题研究的主题是《起步作文探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现针对我班学生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习作内容空泛、不会有序的安排材料等问题,设计了本次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习作写具体的方法。
3、学会使用总起句、过渡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课间活动图片、全班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PPT图片、习作展示,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模仿、叙述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习作的方法。
难点:学习使用总起句,把语句写通顺。
教学准备:
课间活动PPT、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片段,资料链接。
(二)说说总起句和过渡句。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由发言)
(四)播放课间活动PPT,整体感知习作内容。
1、一边看一边想:课间十分钟主要讲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通过观看PPT,不难答出:打羽毛球、丢沙包、跳绳。
2、再想想。课间你们还玩了哪几项活动?最有趣的什么?
学生也不难答出:跳皮筋、踢毽子、跳大中小。
(五)资料链接:无论实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上,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
(六)动笔习作。
1、怎样开头?(听见下课铃声,你的心情及举动。)
2、小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先想一想这项活动的内容、过程。
(总起句)有的……有的……有的……
(过渡句)最有趣的……
3、别忘了结尾哟!
4、组织好语言,动笔习作。说给老师和大家听。
5、写在本子上。要求:语句要完整、通顺、连贯、
(七)习作展示、评议。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展示,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所以本次作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使用总起句、过渡句,力争把语句写通顺,敢于表达真情实感,善于发掘习作中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佳作,也能指出问题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此外,我认为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兴趣,必须与写作指导紧密联系,因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尤其注重阅读课文(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说课稿 篇2在中国地形分布中,四大高原是一个重要的只知识点,因此我安排了一个课时教学。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考虑使用多媒体与导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希望能给学生留下一个生动而直观的印象。
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一、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和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表述四大高原的地形特点;二、学生能形成四大高原的空间分布观念,并且能在填充图上正确地填注出来。其中,四大高原的主要特点及区别是教学上的重点,而四大高原的分布由于涉及到了空间分布的观念所以较难掌握,是本节课的难点处。
在整个教学的一开始,我安排了5分钟作为对旧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回忆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为后面四大高原的分布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多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的回顾导入分布于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四大高原。
在教授四大高原的地形特点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分层设色图来分析各高原的海拔高度和地表起伏情况,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此外,还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让学生欣赏各高原的景观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四大高原不同的地形特点。如青藏高原多雪山、冰川,内蒙古高原多草原戈壁等,以加强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在学习高原的分布位置时,主要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地势图归纳各高原所分布的阶梯和四周的主要山脉,方便学生形成具体的空间分布观念。
为了加深学生对四大高原地形特点及位置分布的印象,我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穿插在四大高原的教学中。
比如:在教授青藏高原时,我利用投影播放身穿藏袍的藏族同胞照片,说明藏族白天只穿一只袖子时因为青藏高原纬度不高,地势高,日夜温差大的缘故。
再比如:请学生背诵七年级学过的《敕勒歌》,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与内蒙古高原草原辽阔的特点结合起来。然后播放由蒙古族的民族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通过对它的赏析把乐曲低缓的特点与高原上地势平坦的特点联系起来。
此外,我还将陕北民歌与之相比较,以突出陕北民歌高亢嘹亮的特点,从而引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而在云贵高原的教学中我则联系了上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该地形区的特点分析出云南多少数民族的地理原因。并且引入多张石林、桂林的风景图片,强调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最后,我将剩余时间安排为学生小组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再一次巩固了四大高原的地形特点和位置分布这两大知识点。
说课稿 篇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本次说课我将分为6个步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七节,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内容丰富,教材中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点,很有代表性:
铁路的弯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
拱形桥和凹形桥——是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宇宙飞船失重问题
离心运动——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课只研究前两部分,铁路的弯道分析,也会放在先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之后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探究从易到难。
学习本节内容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识,又能增 ……此处隐藏16511个字……,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起始年级,就更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本着一个“成为孩子们学习时的伙伴,玩耍时的朋友”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到课堂用语和肢体动作的运用,都力求让自己更儿童化。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说课稿 篇10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音乐课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由意大利民歌译配的歌曲。歌曲旋律明朗活泼,情绪欢快轻巧,表现力小朋友春游路上的魅力场景。同样歌曲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潺潺的流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而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采用歌、舞、视频、活动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通过学习演唱歌曲,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对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知识与技能体现在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识别音乐材料的重复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演唱歌曲,他们还渴望对音乐元素的一些探究,但是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难点,所以本课的难点设置为识别重复的手法以及对歌曲的创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练习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电子琴。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大自然的魅力场景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课程需要学习的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在有对场景的熟悉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习。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进而结束导入部分。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主要采取整体感知、分段学习、完整演唱的环节进行学习。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同学们听听从老师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像歌曲的场景—潺潺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再听歌曲环节,通过听辨同龄人的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感受到了大家对田野的喜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听歌曲,这次听的时候注意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出现一样的部分”,进而进入到歌曲的听辨音乐材料环节。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辨别音乐旋律中重复乐句的出现,所以在此基础上予以讲解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在通过唱一唱的形式体验音乐重复乐句“重复的是旋律,但变化的是情绪情感力度,感受音乐的奇妙”,进而解决本节课旋律发展手法的难点并能够演唱A段。
在学唱歌曲B段的环节,通过跟琴演唱、节奏填充,使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情感。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基本能够演唱歌曲,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梯里通巴”部分的节奏拍手、跺脚等方式理解音乐节奏的时值,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音乐课是由活动组成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乐器创编、节奏填充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更好的了解音乐,首先老师邀请学生演唱伴奏,教师跳舞,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接着通过分解动作的讲解关键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创编的形式来增加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边舞蹈边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