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1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有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人们要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指导学生自学。
三、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导入
以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导入新课,并指出与其它课文的不同,有小标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即: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桌检查生字词。
2、快速浏览课文,这两篇课文各讲了什么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的意图是指导学生自学,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主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在汇报时有说不好的地方我适当点拨、指导,在汇报感受深刻的句子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谈体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朗读。在学生体会了重点句后,我又让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整合知识,深化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这两篇短文的主人公——林务官和科学家们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的节目录制,面对镜头,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两篇短文的主人公再认识,深化文章主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两篇小短文的标题,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无知违背、认识利用(自然规律),违背就会受惩,利用就会受益,简单明了,也富有概括性。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人类的老师》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课文不光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的知识,使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物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智慧,从鸟儿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车前草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建造了螺旋型的楼房……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
如果学习就此打住了,那么这课堂温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于是,我补充了一则课外的“大自然的启示”,要让孩子说说人们从“谁”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一听完,学生就争相回答:“人们从响尾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仿生红外线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
我又稍稍添了把火,尽量让水沸腾起来:“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大脑去思考,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吧,‘大自然的启示’可说是无处不在啊!”此时,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学生还突发奇想,如由荷叶想到了伞,由冰想到了玻璃,由蜻蜓想到了小型直升机,由壁虎想到了粉刷个人使用的“吸力鞋”……
我认为这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了留心观察自然,学会了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获得发明、创造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2(一)教学总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改观”“遭殃”“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词语的意思。
2. 能在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4.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举一反三,结合“综合实践”搜集到的“生物老师”资料模仿写。
教学重点:能进行学法迁移,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学写段落。
(二)分层性目标
上限:1. 能掌握概括不同文章的方法。
2. 能仿写文章。
下限:1. 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 词语的意思。
2. 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理念
那么怎样把握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我的教学预设理论依据是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特聘教授 郑逸农老师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教学内容能做到由重“内容”过渡到重“形式”,即“用教材教”。
概括地说,体现在两个方面:
1、真正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三、教法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
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谈体会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主要策略是:分螺旋式上升。
学生方面主要是:画、圈、点、写、读、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本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分5大版块的内容,分别是:
……此处隐藏4714个字……浓缩为精炼的几句话?】
从《自然之道》的内容的概括找到启发,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简单地说,它讲的就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破坏)自然,这个启示是种“警示”
同样,《人类的老师》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蝙蝠与雷达》概括内容的方法:
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解决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简单地说,它讲的又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利用)自然,这个启示是种“启发”【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为“破坏”与“利用”,把启示解读为“启发”与“警示”,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质的理解。】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1、读小标题,提出困惑。学生能自己解的小问题先解决,留下大问题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词,画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会阅读方法,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加深刻。
3、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1、谈谈从一篇短文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谈谈整篇文章获得的启发。
2、归纳本单元表达启示的思路:故事+分析,问题+动物优点+效果,以及用设问句连接故事与分析,问题与动物优点,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后,仿照《人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从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法”有用“法”之处,做到有机会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七、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内容启发积累
“打扫”森林破坏警示故事+分析
人自然人类的老师利用启发问题+动物优点+效果
这是我简明精要的板书,既有内容的提炼,又有方法的引导。
第四方面、主要特点
我崇尚的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将略读课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自由地、主动地感知文本,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扎扎实实地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练习与运用开展教学互动,努力实践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5【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说程序】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
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