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看云识天气》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义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主要反映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层次清楚,有纲有目,抓住了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而且语言生动形象。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要点,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通过品读课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通过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快速阅读,概括要点,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针对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4.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课教学流程制作了精致的课件,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点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如谈话导入课文,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谈话过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形成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的和谐对话,而且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衔接,教学流程自然流畅。
在学生思维出现困难时,我适时使用点拨法,让学生茅塞顿开,形成师生的和谐对话。如学生自我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适时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种云的特点,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云,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请学生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这样入情入境,学生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语同样也能为一节好课铺设一段通往成功之门的路。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因使用谐音双关表情达意而显得新颖别致。那么,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能根据什么识别天气的变化呢?预习过课文的学生会回答:云、云彩。于是我顺势导入:对,还可以能过云彩。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情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学生在小学时就背诵过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这一导语以学生熟悉的诗句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创设一种诗的意境引入这篇科普小品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的?”我要求学生圈画出相关句子,理清文章脉络,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云的形态,云的光彩。
在这一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具体思考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云的不同形态的名称,及不同光彩的名称。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
边思考的过程中理清了课文思路,锻炼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决了教学重点。同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往往”“常常”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环节3:小组合作研读赏析
这一环节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我采用了这样四个步骤来完成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细读课文,用不同的标志标示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点和它们带来的天气情况。这样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落实。
接着,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成对这一问题的检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方式介绍一种云或其光彩,要介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并尽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预演,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并尽量使用课文原句,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行预演环节,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一环节小组交流打好了基础,避免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全班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过程,配以课件中相应的云的形态和光彩的图片,学生对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印象深刻。步骤一、二的设计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小组讨论中,加深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进一步解决了教学重点。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介绍了这么多的云,但读来却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这时学生根据板书的要点,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会使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最后一个步骤是品析优美语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我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一 ……此处隐藏17906个字……语的意思以及作用。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谚语。
然后总结全文,设计两个问题交流:(大屏幕显示)
1、本文介绍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现象,但条理清楚,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本文语言生动,而且严谨、准确,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最后做拓展延伸及迁移阅读
(大屏幕显示)
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其他的辨识天气变化的办法吗?
2、体会人类在认识大自然和利用大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迁移阅读《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布置作业:
走,看云去!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作出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9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它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
鉴于这种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说教法
1.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快速阅读整体感知——选点品读——迁移扩读。
2. 具体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体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快速阅读活动。活动目的——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雨、句。
(3)全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发现文章的层次结构,并由此概括出主要内容?
【方法积累】: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过渡句、总领句、段中心句、总结句),有助于发现文章层次结构,熟悉课文内容。
(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掌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板块之二:选点品读活动。活动目的——列表归纳云与天气变化关系,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列表分析云与天气关系——辅以图片,让学生阅读后直观感知各种云彩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对应关系。
(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板块之三:课堂练习及延伸阅读。活动目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5、搜集更多的看XX识天气的谚语。
五.板书
● 板书设计
一(1) 关系密切 总层次清晰
二(2—6)云 识 天气 分思路明确
三(7) 意义、局限 总一目了然
说明方法:分类别 举例子打比方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式:生动说明平实说明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