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说课稿

时间:2023-12-18 08:02:16
《燕子》说课稿15篇

《燕子》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燕子》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燕子》说课稿1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儿歌《小燕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

燕子是春天来临的象征,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熟悉的一种动物。大班孩子已经认识过燕子外形特征,对他们来讲燕子区别其他鸟类的标志是像剪刀一样的尾巴。他们还了解了燕子是益鸟、喜欢捉小虫,喜欢在屋檐下做窝,燕子颜色很漂亮,是黑白两色的……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获得了有关于燕子特征的认知经验。而儿歌《小燕子》则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引领幼儿感知、认识燕子,以儿歌语言特有的规律和节奏,向幼儿描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因为大班孩子已经有的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将这个活动放入大班教学就比较合适。

儿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对燕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动态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将整首儿歌串起,仔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前面两句写出了燕子轻巧的体态和标志性的特征;中间两句使用方位词“上”和“下”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情景;后两句中“茅草当枕头”和“泥巴搭窝窝”则是对燕子做窝的说明,就六句儿歌将小燕子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念诵而歌后,还发现和押韵,儿歌每“巧”和“刀”、“朵”和“云”、“头”和“窝”,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的中间两句把燕子活泼、俏皮表现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燕子,同时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

儿歌是属于语言领域的范畴,但儿歌中的内容有一些科学领域的东西,所以这首儿歌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既能让孩子学些儿歌,又能通过儿歌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的相互渗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过大班,因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对新的东西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喜欢解决问题后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会因此而快乐、因此而满足。所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解读,我把此儿歌的教学对象定位在大班,因为儿歌《小燕子》不仅需要孩子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幼儿扩展孩子的思维。我们给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迎合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2、说目标

“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在新纲要明确指出的,也是要求我们在目标的设立上要考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过能力培养,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2.1、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2.2、培养幼儿喜欢燕子、愿意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什么这样定目标呢?因为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能力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儿歌。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爱燕子、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说重、难点

我将此次的活动重点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识准备,和对诗歌的结构分析来突破的。

2.4、说活动准备:

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请孩子在家长帮助下收集燕子的图片和资料,加深对燕子的了解。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根据儿歌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此次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提问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具帮助孩子直观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相互的谈体会中获得交流,使得一个人的经验融集成为大家共同的经验。同时通过教师及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观察事物及积极思维,培养幼儿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使孩子发展成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为基点,让孩子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活动气氛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幼儿在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动中的重难点。

三、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导入、理解、创编儿歌三部分,下面作简单的说明:

第一部分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燕子的谜面来感知、复习燕子的外形特点,并以此为导入,请孩子谈谈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过此环节为下面的儿歌学习做准备,这也是课前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收集所需资料。学习自我的资料收集及养成这种习惯,对孩子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儿歌是通过直接播放课件,通过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用儿歌的语言进行概述、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用儿歌的语言说。教师的完整朗诵帮助孩子欣赏,感受诗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儿歌的韵律美。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商榷中共同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资料,按照儿歌的形式仿编儿歌。这个活动有点难,正是有点难才对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让孩子体验突破的快乐。

四、说效果

儿歌《小燕子》的教学活动其是教育的一个载体,我们的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问、乐于与同伴交流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儿歌的设计中就很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目标的制定中就考虑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识准备中我就鼓励孩子自己找资料,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让孩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敢于发问,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反思、探索,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燕子》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燕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 ……此处隐藏35954个字……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1.课件出示第二段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这是因为,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相机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地方用横线“画出”。)

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为的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绪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先重点引导理解贝蒂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贝蒂: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当然在朗读指导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应该呵护。因为我们的阅读理解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个性朗读,这是课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现之一。

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体验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红字板书:关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个性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始终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接下来,我以“我们的贝蒂是这样地关爱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还有谁呢?”以这样的句子为过渡,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这里可以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织集体交流时可以这样点拨:“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以情感人,我是这样导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丛林里,或是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最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让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化着学生,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进入文本的内核,那么,朗读就达到了效果。这就是我这一个导语设计的用意所在。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度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个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专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学习,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切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给同桌听,相互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学生学语文是非零起点,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去扶,这样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设计中,我时刻“以人为本”,倡导“自主与合作”的交互学习,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楼阁”,尽量做到师生、生生、生本真正融为一体。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下发阅读材料:《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保护动物。这一环节机动,可以当作课外作业。

2.学了课文,听了故事,看了图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写段练习: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4)我想对说:

3.指名4~5个学生展示,再进行总结:通过同学们这么深情的话语,老师相信《燕子专列》中的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的小女孩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的深化,提升着对文本主旨更深一层的感悟,既发挥了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练习设计才是有效的设计。当然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可以四个内容都写,也可以选择一、二个写。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也符合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

(五)布置实践活动

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用自己的行动向自己周围的人呼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体现了语文的综合实践性。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燕子》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