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我是第一号,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第一课时《交集、并集》,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教材分析:
与传统的教材处理不同,本章在学生通过观察具体集合得到集合的补集的概念后,上升到数学内部,将“补”理解为集合间的一种“运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和掌握集合之间的另外两种运算—交和并。设计的思路从具体到理论,再回到具体,螺旋上升。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内容。有了集合的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2、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一些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求法上。而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针对我们师范学校学生的特点,我本着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采用“五环节教学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
通过实例:学校举办了排球赛,08小教(2)56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三个层次:
层次一:发现要求没有参加比赛的人数,首先应该算出参加比赛的人数,并且知道参加比赛的人数是12+20-6,而不是12+20,因为有6人既参加排球赛又参加田径赛。
层次二:老师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的观点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设
利用Venn图来表示集合A,B,C.发现集合A,B的公共部分就是集合C.
层次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C的元素的构成与集合A,B的元素的关系。学生可以发现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参加排球比赛又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构成的,更进一步集合C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的元素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
通过对三个层次的探究和分析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第二环节:最后抽象、归纳出交集的文字叙述的定义。
定义给出后,让学生利用数学符号语言写出 的集合表示。充分体现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
第三环节:通过两个例子巩固定义。
例1是较为简单的不用动笔,同学直接口答即可;例2是必须动笔计算的,并且还要通过数轴辅助解决,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两个例子的解决,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体现出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环节:最后对交集进行再认识,并利用Venn图归纳、总结出交集的性质。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只是引导着,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应当准备预案。
第五环节:通过综合性较强的例子进一步巩固定义和性质。
这样的五个环节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更印证了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交集的定义、性质研究清楚之后,并集的定义、性质就顺理成章了,仿照交集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交集、并集的定义、性质研究完了以后,设计“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拓展探究”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行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结应先由学生总结,然后老师强调两点:一是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二是对本节课进行科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又要关注它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华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作业、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各位评委老师好,下面我对所教的这节课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一、说教材《于园》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 短文,该单元以“建筑艺术”为主题展开。 《于园》是一篇介绍我国园林建筑的一篇说明文,本文按照空间 方位的说明顺序从先到后地从“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 、 、 三个方面说明了“于园”奇在“磊石”的特征。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形 象,说明顺序清晰合理,不失为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我将本课的学习 目标确定为: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全文的含义; 2、了解于园的奇特之处; 3、掌握按空间方位为说明顺序的写作方法; 4、体会我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精巧和建造者技术的高超。
二、说教法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象化,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园林 建筑的美,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 趣。
2、提问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在问题中逐步引导学生,能使其逐渐 深入理解文章,又通过点拨,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其思路。
三、说学法在学法上,我所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作法是在疏通文意时 由学生借助流释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独立完成, 然后以学习互助 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展示、 ……此处隐藏8962个字……造成了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冲突,缺乏换位思考的体验。“如何来换位理解思考”,也成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三、 说过程——深化教材,灵动课堂
教材虽然很重要,但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对待教材,教师一定要充分研读、
挖掘,在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依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增、减、改变等再创造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教师手中的教材就能“厚”起来,课堂就能“活”起来,学生生活实践的天地就能“大”起来,学生品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有了丰实的根基。
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的首要特征。品德和社会课堂应从生活中来,再现生活,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理念,达到一个目的——“教儿童学会自己解决冲突”。设计如下教学环节:(一)谈话中引出冲突(二)借故事面对冲突(三)回收自己的冲突(四)由冲突升华友谊
四个环节体现了“导入——明理——践行——升华”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2、 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在新课改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强调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组织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需要把活动化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形成“认识—渐进—发展—飞跃”的轨迹,让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在活动中得以迁移,得以提升。在本堂课中,我是这样组织实施课堂活动的:
活动一:谈话中引出冲突
谈话是品德课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课的开始,我以《牙齿和舌头的故事》这则简短的笑话来引出“冲突”这一话题,告诉学生生活中时时处处会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很正常。然后通过一个小调查:曾经和同学发生过冲突的请举手。一下子拉近了“冲突”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开门见山,直奔本节课的主题——当冲突发生后。
活动二:走进故事屋
借助《小欣和小琪的故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会化解冲突的方法。我把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通过“三问”来激发学生内心体验,体会化解冲突的方法:
(1)走进人物内心体验
片段一:小欣看到小琪因父母离婚后,一个人闷闷不乐的样子就跑过去安慰她。没想到小琪却甩开小欣的手,并生气地说:“走开,我讨厌你的同情。”在这段内容之后,我问:如果你是小欣会怎么样呢?让学生通过“小欣”这个特定的角色,体验人在常态下受冲突时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了小欣的心里,同时使学生懂得发生了冲突不能冲动,要努力保持冷静。从而指导学生遇事如何使自己冷静下来,先由学生自己介绍好方法,然后老师适时补充。“深呼吸、数数、暂时遗忘、转移注意力”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冷静面对冲突。
(2)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表意见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片段二:通过一段录音旁白,让小欣来到学生中间,问:谁愿意劝劝她,帮帮她?在拉近学生与小欣的距离的同时,又把他们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引导他们理性地思考。在学生劝说的过程中,既凸显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又在老师适时地点拨,及时地总结中有所悟:懂得当冲突发生后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宽宏待人。
(3)设置悬念引起思考
片段三:第二天,放学了,小欣真诚地与小琪沟通,并邀请小琪到自己家里做作业。录像中小琪想要说什么,被小欣打断了。课堂上,我抓住这个疑点,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猜猜小琪想说什么?借“小琪”的话引导学生懂得,当冲突发生后,要问问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做错了,就应该勇于认错。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面对面真诚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对化解冲突来说很重要。
(4)及时总结巩固
明理之后及时地总结非常重要,因为那些方法,道理往往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故事之后,我要求学生谈谈体会,明确当冲突发生后,如果我有道理,我要宽宏待人。如果他有道理,我要向他道歉。然后,教师进一步用三句半的表演形式总结,既缓解了学生在故事中那一波三折的紧张情绪,同时对化解冲突的方法予以强化巩固。
活动三:实践“回收冲突“
1、“冲突对对碰”——再现冲突:首先,我通过课前的“冲突小调查”选择学生中发生冲突的典型事例,现场调解,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冲突的原因,帮助学生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由此,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思索,以便他们今后遇到冲突时能冷静处理,而不是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白白耗费精力,破坏友谊。然后,鼓励面对面沟通交流,化解冲突。最后通过“笑脸奖章”祝贺他们化解了冲突。以此让学生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宽容地说一句“没关系”就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拥抱,一次握手就可以化解冲突。
2、“我的冲突我收回”——实践体验:学生在之前的环节中已经看到化解冲突其实并不难,已经跃跃欲试了,此时先请他们谈谈自己与同学发生的冲突,当时怎么做,现在会怎么做。待到水到渠成时,让他们离位亲自来到冲突对象面前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互相给对方贴上笑脸奖章,实现了心灵的碰撞。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可以发现一些“好人缘”的学生,作为第二课时的延伸:下节课老师要请你们来介绍拥有“好人缘”的秘诀呢!
3、“多种沟通化解方法”——拓展开放:品德是一门开放的课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都是开放型的,都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拓展:除了面对面沟通交流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电话、书信、网络等都是沟通交流的好工具。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更到位,更有效,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
4、“冲突大考场”——创设情境:选取了教材“辨析角“中的两个典型的情境,首先,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然后集体交流,最后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生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现化解矛盾冲突的过程。这样既检验了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即学生是否已经学会如何面对冲突,化解冲突。又增加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活动四:赠送“心语卡”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让他们借“心语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课堂上真情荡漾,教师借机总结升华。
四、 说板书——主题鲜明,简洁明了
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简洁明了:化解冲突的几个步骤方法:“冷静面对、换位理解、宽容待人、真诚沟通”一目了然,但又体现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2、主题鲜明:化解冲突四步法串成一颗大大的爱心,同时又凸显出中间的爱字,告诉学生爱是理解尊重,是避免产生冲突,化解冲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