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发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各位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结合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我校制定了语文课十种课型,我以精读引领课的形式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接下来我就从教材、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选用了语文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的《少年爱迪生》作为拓展。两篇文章主题相似,爱迪生小时候也遭受了和文中费奥多罗夫相似的遭遇:“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胚”“臂”2个“月”字旁生字,总结书写规律,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优势以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语文主题丛书填补了阅读的空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户,使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确定的教法是:主要通过导学法开展教学,精读引领,以一带多,拓展提高。
学法是:质疑探究法、体验法,读写议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六个模块的形式呈现的:
(一)走进背景林
课前了解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习使学生深入文本,还原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分析别人的时候审视自己,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价值观念。
(二)一起学字词
[!--]
小组学习完成字词检测,全班指导书写“胚”“臂”,总结书写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学习掌握字词。通过指导书写部首同为“月”字但所处位置不同写法不同,来联系已有知识,掌握书写规律。
(三)初读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初步了解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在设置疑问过程中明确学习任务。
(四)品读解句子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多读几遍试着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是我预设的难点句子,作为突破难点进行句子交流。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略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体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感。
(五)再读谈体会
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总结交流,根据作者发现的过程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结合,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的获得才像种子一样有生命力。,学生的体验才真实。
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提出阅读要求,指导读书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通过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自读相关文章打下基础。
(六)拓展长见识。
结合《童年的发现》的主题,拓展学习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少年爱迪生》一文。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我设计了自学提纲:
方法提示学习内容
一浏览,概括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时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
二朗读,扫障碍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想办法认识、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三品读:谈感受爱迪生的成功与他的童年有什么关系?用“ ”在文中划出来。
四默读,学写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真实的表达感受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引领,教给学生方法,设计自主学习表格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针对《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童年的发现》 ……此处隐藏10430个字……个句子是:“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二、学情分析
这是五年级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通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也已掌握了不少方法。因此在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完成字词的学习任务,而课堂上进行预习反馈时,对于个别字可以适时加以指点,而一些重点词语还需要结合课文理解。
多数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理解、表达、感悟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任务精神等,而一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概括、归纳、表达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到这种差异性。
在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方面,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深度不够、言语概括能力不强的特点,借助各种语言训练予以强化。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实现语言的内化,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在阅读中能自主识字,能读准“澄澈”的“澄”的字音,能在语境中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的意思。五年级的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针对性地指导。
让学生读读原句,再去掉“几乎”或“似乎”,想象句子意思有哪些变化。从而理解“几乎”是指将近于,是一种将到而未到的状态,说明梦见自己在飞的情况极多,将近每天都有,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不用“几乎”,就变成每天都是这样,没有例外了。可让学生用上“几乎”来复述“我”所提出的疑问。“似乎”是指仿佛,也含有接近而尚未达到的意思,说明好像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个地方,但并不是真的就能飞到哪个地方。如果不用“似乎”,就变成真的能飞到那个地方了。
目标二: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8一、说教材: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
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
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
(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
(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
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____,学会了____,还学会了____。第三步进行一个发散思维的训练:我还可能随心所欲地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在空中会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我会像矍志刚叔叔一样飞向了太空,去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第四步问一问学生你平时也会梦到什么?最后再引导学生齐读梦中飞行这一段。这样经过一层一层地解读与交流,对于“随心所欲”这个词我想学生已经烂熟于心了。
至于“请教老师”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从而体会作者的追根问底和求知欲望。在这里就不细说。
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
我是这样引入这一段的教学的: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
1、找出“眉目”一词,是什么意思?文中说作者想出了什么眉目?具体表现在哪里?
2、动手推算这一过程。从细胞——草履虫——
3、可见思考得怎么样?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这时让学生换词: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
4、终于想出来了,这时作者的心情如何?引读这部分最后一句。这时再回扣总起句第一段,抓住“九岁、完全、独立”这三个词体会作者因为有了不同凡响的发现而自豪的心情,近而引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作者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此时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感受到了作者的特点。老师适时小结:其实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善于幻想,有追根问底及求知欲望和丰富想象力。
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
首先让学生合作对话,其次问学生读完这一部分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很自然就会找到这句话“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课前已经布置学生先查阅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的资料。最后再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小结:除了前面讲到发现需要有的精神以外,有时候往往一个发现又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你也要能够经受得住打击,甚至于嘲笑和受罚!
课的结束,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隐隐感觉到要有所发现就必须处处留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