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1-05 06:28:34
【推荐】说课稿集合十篇

【推荐】说课稿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日本科幻小说作家星新一的《喂——出来》作为其名作之一,一改现代科幻小说多以感官刺激为目的之恶疾,寄寓了作者真正的人文关怀,且不是以其刻板地讲述道理著称,而代之以出人意料的情节和流畅生动的语言来引人深思,朴素中透着深层的人类反思。小说通过这个“漏洞”,让我们得以“洞”窥世人、“洞”窥社会,也“洞”窥了我们自己,以此表达了他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隐忧和反思。 二、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的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情节,让学生寻找关键词,以画“情节链”的形式走进文本,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感悟文章的主旨。阅读这篇小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将会遭到报复。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丰富的特点,并学以致用,通过续写课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科学的情趣。

结合这一理念,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1、品读分析小说关键字句,感受人物的荒唐表现和社会的荒诞行为。

2、注重学生自读、自悟。本篇课文比较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悟更加深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自主搜集概括文本信息还是师生共同探究,都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主动参与。

3、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并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激发学生灵感,引起共鸣。

4、在小说的特定语境下,创作性地续写结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并与小说原结尾的对比、碰撞中进一步深入文本,发出学生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注重“参与式”学习,强调个性培养。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中心。 2、了解科幻小说,训练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情节,感悟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科幻小说及作者生平贡献

1、科幻小说: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2、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特》。

3、科幻小说之父是法国作家凡尔纳,代表作品《海底两万里》。

4、中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高士其。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写一写 2、掌握词语

3、根据情节链复述课文内容

四、对比-研讨-探究

1、课文中深深的无底洞有什么用场?

2、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处理城市中的垃圾的?

3、小说中深不可测的洞最初给社会环境带来些什么?(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 4、“喂——出来”这个叫声,工人觉得奇怪,你觉得奇怪吗?这预示着什么? 5、结尾那位工人听到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6、“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7、结尾的“小石头”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说“小石头”是“微不足道”的?

五、揣摩理解

1、文章中哪些人去探洞了?他们各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2、关于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种?说说理由。

六、思考交流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环境? 2、这篇小说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七、拓展延伸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立美好家园,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试提出一些主张和建议。

八、布置作业

《喂——出来》续篇

面对着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奇特,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想象,大胆地想像可能发生的事情吧。写200字左右的续篇,要有承前性,合乎小说情节的发展。 四、教后反思

小说语言比较浅显,情节也耐人寻味,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从课堂效果看,应该说比较成功。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时间比较紧张。同时也觉得课堂教学的创设往往只是一种预设,就象此设计,上述的一些问题就是教师所预设的。而真正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教师备课时意想不到的情况或情景,需要教师作出敏锐反应与判断的。学生自主地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应该是我往后教学所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就我这堂课的教学预设而言,教学设计的新颖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也许是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不默契表现,两者没有自然融合造成了课堂的僵硬。这是我今后最需要思考的,也是我本次失败最沉重的收获。我想,首要原因是课堂组织的稚嫩和教学经验的匮乏,所以出现问题后就不免紧张,而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这种紧张状态不仅影响到了课堂的从容和节奏,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情绪和发挥。这急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关注自己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间的融合,更关注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更关注自己对课堂“火花”的抓取和课堂机智的训练,以求课堂组织的成熟和圆润。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教材通过实际活动、具体推算,说明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得出1公顷的具体观念,再联系实际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接着,教材说明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大,然后让学生推想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少公顷,进而引出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得出进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会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此处隐藏12325个字……

古诗的教学易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学时,我分别采用观察图片、聆听音乐、动作表演、语言渲染等多种方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3、合作学习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设计理念

在学习内容上构建三个维度:即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自行选择的学习内容。三个维度之间在课上以教材内容学习为主,另两项内容作为延续。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通过学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进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继续阅读的欲望,也许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设置情境,促成互动,合理评价,在教师有效地参与下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关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这壮丽诗篇中的最生动的诗行。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一读感知:

1、揭示课题。古代一位大诗人非常喜爱农村的生活,一天他来到一片小树林,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就把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

●以讲故事的形式揭题,而且用用设置悬念的形式了解作者,有意识告诉学生预习是一种好习惯,有不认识的字要主动想办法识记。 出示课文插图:

2、《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3、教师范读,学生说出袁枚看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描绘的情境中,为解诗意、体诗情设下伏笔;借助拼音、读通、读熟诗歌。

4、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二)、二读感悟

1、自由读诗,结合学生读诗的情况,教给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如何做到既要停顿又要连贯。

2、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三读想象

1、学生先看画面,然后在《快乐的小牧童》悠扬的音乐声中,老师语言描述,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小牧童,感受牧童的快乐悠闲。

2、指导学生配合表情用快乐的语气读好前两行。

3、关掉音乐,问学生小牧童怎么不唱了?让学生弄清下两行诗意。

4、安排捉蝉环节,让学生遇事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

●体会诗情,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言语描绘也好,动作表演也好,无不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诠释、演绎动人的

诗境,同时,兴趣也在这里涌动。

(四)、四读成诵

1、根据画面背诵这首诗(愿意背的齐背随着音乐)。

2、向好伙伴背诵这首诗(可加上动作)。

(五)、写字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说出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

六、拓展延伸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说课稿 篇10

这次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课题,为了把我们的每一节思品课扎实有效,总结好每堂课的好的上课经验,特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方面来总结一下我讲的这堂课:

设计理念:

“寻找身边的科技”是“身边的科技”的第二主题活动,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我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寻找身边的科技,体会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广泛寻找科技产品,充分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共享、互相学习的我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议调查研究,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我的发明”,给学生留有书写的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改善生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生存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周围都已成为科技的世界,可以说科技无处不在。人们创造了科技,科技又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们与科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身边的科技”由“我家买了洗衣机”和“寻找身边的科技”两部分内容组成。“寻找身边的科技”是上一主题的拓展延伸,由对一种科技产品的研究,扩展为对科技的全方位的关注:领域设计家庭、学校工厂、农田,生活涉及衣食住行。通过调查研究,整理信息、交流共享,使学生亲身感受科技的普遍存在,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安排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是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就在身边,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知道一些常用物品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3、能尝试和改进生活中的不足,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4、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中教学目标1、3、4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3、4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又是本课学习的难点,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在教学过长中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一、问题探讨,形成共识。

主要分三步进行:

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自己课前的调查表,在整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同学的说法有错误,小组中的同学一定要一起把它改过来。

2、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谈在“寻找身边的科技”这个活动中的感受。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整理信息、交流共享,使学生亲身感受科技的普遍存在,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并且通过积极地参与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体验内化

以鲁班仿照小草的齿发明锯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尝试“我的发明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改进生活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设计“我的发明”,给学生留有书写的空间,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改善生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课后延伸

课后继续进行“我的发明”,把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评选班级发明大王。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采取创设两个大的场面,力求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起到深化学习的效果。两个场面都起到了相应的效果,但是第一个场景调查表交流过程中由于自己引导方面的原因,学生回答方面欠条理。对于思品课的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我还需要再下功夫。

《【推荐】说课稿集合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