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教学反思1反思可以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来实现。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有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应该多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孔子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教师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的了解,发现彼此的长处,也有利于教师间的彼此合作。例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事先安排了学生人手一个自制沙球,模拟下小雨的'声音,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上半节课效果不错,下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却还是停留在自制沙球上,上得很是吃力。课后,有教师就告诉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小组长将自制沙球收起来上交,或者换一种方式来玩沙球,而不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上。换句话说,学生喜欢沙球,就干脆利用沙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统统玩个遍。在以后的平行班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进行了调整,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音乐教学反思2《劳动歌》是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插曲,歌曲演唱的是7个小矮人劳动时的情景。在聆听歌曲之前,我先请学生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接下来就开始聆听乐曲,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初听全曲,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完乐曲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听到锤子敲打的声音,有的说听到钻石发光的声音,有的说听到小矮人劳动时发出的“嘿嘿”的声音。
2、播放动画片片段,复听全曲
在观看影片时提醒学生关注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学生就能更理解音乐。
3、第三次聆听,结合自己的.理解,表演小矮人劳动时的情景
通过前两次的聆听感受,学生已经能初步体验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劳动情景,在这一次的表演中,学生把小矮人劳动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想趁着学生激情还高,引入下一个学唱歌曲的环节。不料学生还没等音乐完全结束就嚷着再来一次。学生是因为好玩,还是因为别的呢?在这个时候我是应该给学生再听一次,还是按照我的设计学唱歌曲了呢?我在今天这节课中选择了学唱歌曲,但学生的情绪并不是很高,这样对我的教学就有了影响。在下节平行班的课中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期待着。
音乐教学反思3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聆听作品之后都安排了这样的提问: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当时我天真地认为,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应该不难回答,至少能讲上一大堆他们的理解,可是,事实证明,我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我亲爱的学生在看到我的这个问题后,眼神变得好迷茫,这让我不得不花费一番工夫去解释我的这个“问题”。“问题”真的成了“问题”!学生好象被这个提问弄得很紧张,脑子也似乎变得迟钝了!当时,我真的好迷惘,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但当我接下去聆听另一位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看着她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象拨竹笋似的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时候,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
回来后,我对我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在复听合唱曲《保卫黄河》时,我先让学生边聆听边思考: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其实在初听的时候已经有提示了,所以并不难回答;接着,我再问: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了将声部不断地扩充、力度不断地增强的创作手法,听后使你联想到什么意境?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有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声部的扩充,现在联想乐曲通过声部扩充想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其实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实质上,也等于回答了我最初设计的提问: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
这次,我又对提问进行了再一次斟酌。但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提问设计究竟应该怎么样呢?
一、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就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二、提问要把握量力性原则
要求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教法,更要“备好”学生,对学生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总之,课堂提问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堂课设计比重的合理分配
自我感觉这次的课较之以前,在比重分配上有了很大进步。以前问题出示过于简单,在合唱曲《保卫黄河》和钢协《保卫黄河》版块、时间分配上都是均等的,在每个版块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我对于提问的斟酌,无形中使合唱曲版块更大,从齐唱和二部轮唱的对比,到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对比,再接全曲欣赏和整体音乐形象的分析,循序渐近。而合唱曲版块的增大,必然导致钢协作品比重的压缩,使整堂课更趋合理性。
音乐教学反思4《清晨》这首歌是一首校园歌曲,曲风清新,也是一首琅琅上口又充满着轻松快乐的歌曲,让人一听就觉得耳目一新,越听越愿意听,越唱越愿意唱。我第一次听完这首歌曲也就喜欢上了它,这首歌曲的节奏简单,学生们掌握得很快,不用我再多教,歌词虽然说有三段,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了,刚刚学完这首歌曲,学生们都很喜欢唱,而且每次唱的时候都十分的投入。
但是在歌曲的.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22 ……此处隐藏6955个字……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旋律干净利落地结束在“5”音上。
我将这堂音乐课设置在了一个音乐王国开的音乐会中,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快乐、童趣的情境里,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用音乐王国开音乐会,这条线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
歌词较以往所学歌曲内容繁多,不宜于低年级学生的掌握,由于三段歌词说的`是三种不同的乐器,我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了这三种乐器。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听乐器演奏发出的声音,以此来引出新歌中模仿乐器声音部分的歌词。同时通过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歌词,理解歌词。
但就在一个环节中,由于速度没有把握好,没有在学生充分掌握歌词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进行了下一环节,导致在演唱歌曲时,学生唱起来力不从心,出现了许多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课堂一时陷入混乱,在组织教学的调控能力,这一点我还应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多加强。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我还需多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到底学会没有,不能只停留在形式教学上。
有反思,就有进步,相信在一次次的反思课中能够成长。
音乐教学反思13这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体裁的民歌。“花儿”是回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之一,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其特点是高亢、奔放。一听旋律,学生的兴趣就少了很多,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对这个体裁的歌曲不喜欢,其实这首歌曲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可以说是西北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以,在欣赏之前,我首先给他们介绍了这首歌曲,然后就让他们进行听赏,听完以后并能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这首歌曲的特点是什么,多说学生还是能体会到奔放这一点的。有些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开朗,活动就来就相对积极一些,有一些同学性格比较内向,活动起来就比较被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想出一些办法来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能够达到最大化。在下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和我一起置身于音乐当中,这样课堂气氛肯定会更活跃。
在这堂课中演唱是个亮点,总体来说这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使的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花儿和山歌的民歌形式。
音乐教学反思14通过实践活动,现在我就从优势和不足这两方面来谈一谈。
本次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合着音乐的节拍创编各种搓元宵的动作以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在前反思中我就是想期望通过活动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撮元宵动作,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加参与活动的自信心。现在看来幼儿还是能够比较大胆地在音乐伴奏下创编各种动作,这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因为上一个活动我们进行了实践活动《搓元宵》,所以他们才会有这么丰富的搓元宵动作,才会真情地流露出“揉,揉,揉成团。 搓,搓,搓元宵”等等语言。当然,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何与节奏相符的困惑。当幼儿说出某个动作后我就及时地配上语言节奏,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帮助幼儿理解动作与节奏的关系。
一、从活动内容来看:
材料:为了能够引发孩子的搓元宵经验,使活动的过程更加富有生活性、情景性。我和幼儿共同收集了许多的搓元宵活动的图片等,引导幼儿说出搓元宵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强情境性,另一方面达到调控的作用。
方法:在这个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中,我努力将孩子们推向前台,采用让孩子教孩子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舞蹈语汇。我自始自终在观察孩子动作的基础上对孩子的动作用语言、节奏、肢体来扩大与提升。同时,为了防止动作的枯燥,我抓住孩子的瞬间引领他们两两搓,不同方位的搓。并在语言节奏的支配下尽可能地使孩子的动作与音乐相稳合。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印入我脑海的目标是通过多种方法让孩子学会舞蹈。而如今通过对二期课改精神的学习与实践,我懂得了会学远比学会来得重要。因此,在活动中不注重技能的掌握,而是让幼儿自由探索习得的经验。
二、现场的互动上:
我能扑捉孩子的瞬间,引领孩子进行两两合作、互相搓。满足了他们的愿望。音乐结束时小朋友集 体做汤圆的造型,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整个活动氛围很好,孩子们情绪高涨。
三、不足之处:
整个活动中我有些着急,体现在当幼儿还沉浸在自主搓元宵的快乐时我应该顺应孩子的需要,再让他们体验一次。
音乐教学反思15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段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简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上几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