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用比的形式,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在教学时,我始终抓住两个重点:
其一、认识《比尾巴》中的生字;
其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体现出他的自信。新教材与原先的教材相比,现在使用的课改教材中的识字量要大了许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就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牵着他的鼻子走,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生只有切实地参与进课堂,学得活,学得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平时就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教师的确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走走迷宫游戏。实践表明,在游戏中识字、记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潜力得到了发掘,教师也教得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所以,我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在教学生字时,还应注意每个字要有侧重点,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学时还要加强义的学习,并能适当地加以扩展,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朗读的时间安排不充分,要让学生多朗读,提高他们的语言积累能力。整堂课学完了之后,如果能再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把一节课的学生习进行个梳理,达到复习的效果。以上这些不足处,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己更有信心!
关于课前备课:我们级部选择了课题之后,曾经多次集体研讨备课,最后将课的整体环节设计确定下来: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而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在解决生字的问题上,我决定采用小老师领读、交流方法,对比识记等方式来落实识字目标。本节课的写字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云和公”,练写巩固“撇折”。另外还设计“()的尾巴()”这样的练习,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理想。
二、在指导孩子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握的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我深知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时就能造就的,功夫应下在平时每一节课,今后我会多学多钻,不断努力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1、从学生掌握情况来看,这一课安排的内容有点紧,学生在读的时候不能马上拼出这些音节。
2、这样的内容安排不利于 b、p、m、f 与带声调的 a、o、i、u 相拼,可能有点脱节的感觉。
这节课总体安排还比较合适,时间上把握的也比较好。就是
没有轻松一点的游戏,上课时气氛不是很好,有点沉闷。在讲故事的时候引导的也还不够,只是让学生自己讲,而没有加以引导。
学生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定调有困难,可采用以下三程教法:一是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调(第一声)韵母相拼,再一声一声数到这个音节为止。刚开始学拼读,可以用这个方法。一是音节定调法。用声韵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音节如 b-a-ba。三是韵母定调法。如: b-a-ba。这三种方法由易到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时教授。第三种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在音节教学中,老师们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依靠教师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要始终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而应及时地让他们利用卡片,打乱顺序认读,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进行训练,如《猜猜要发什么音》,《读儿歌、记字母》、《小猴读拼音》等活泼多样的游戏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汉语拼音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比如如何进行综合化、实践化、整体化的汉语拼音复习,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拼读的方法等,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 ……此处隐藏8477个字……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知识点和交叉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想象。
文中第4句后出现了一个省略号,“飞在天上,小鸟拿它当风筝……”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紧扣这个省略号,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填空白”——树叶还会落在哪儿呢?于是,一个个精彩的话语应运而出:“树叶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小床。”“树叶漂在水里,青蛙用它当小船”“树叶落在头上,小朋友拿它当帽子”“树叶飘在地上,小虫拿它当花裙”。“树叶落在地上,鸟儿拿它当鸟窝”……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就在这时,又一位同学说到:“树叶漂在水里,鱼儿把它当作信,信上说‘秋天来了!’。”多好的句子呀!他不再是简单地想象树叶像什么,而是由落叶想到了秋天要来了。这说明学生已经在展开想象的翅膀,很好地将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结合起来了。
3.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培养创新意识。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彼此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起平等、信任、朋友式的关系。”通过学习《课标》和新的教育理论,我感到教师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爱动,而本课选材又是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树叶,所以,如何尊重他们的天性,让玩为学服务,便是这堂课能否上好的一大关键。课前,我布置学生跟爸爸妈妈一起捡自己喜欢的树叶。捡的过程,也是他们对树叶的认识过程。课上,我让学生把他们精心选来的叶子展示给大家看,并且说一说。这两点,充分满足了他们主动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更感兴趣,因为文章讲的,似乎就是他们手中树叶的故事,多有意思!再看读课文时,他们手中的叶子一会儿长在树上,一会儿落在地上,一会儿漂在河里,一会飞到天上……那情景,好不欢快!仿佛他们已成了故事的主角。尽管学生的动作很雅气,却使我看到他们投入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潜质的亮光。
4.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实践能力要在学生充分的实践行为中形成,《课标》指出“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实践活动。”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课文教学结束,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怎么办呢?我翻了翻书,《语文百花园三》中“语文大课堂”正好安排了一个题目“有趣的树叶”。对了,何不利用他们手中现成的树叶来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呢?于是,我紧接着上了“有趣的树叶”这一课。
根本无需过多讲解,他们早已胸有成竹了。不一会儿,“乌龟、小鱼、蝴蝶”出现了,再过一会“小船、花朵、小树”也来了,再等一会儿“鸭嘴兽、小丑人、奥特曼、小老鼠”等动画人物居然也一一赶来了……看着看着,我被他们的想象力折服了!
再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我贴了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是两种颜色的,非常漂亮!”“这是我贴的鸟妈妈,旁边是鸟宝宝,冬天要来了,它正跟妈妈一起去找吃的!”“这是我贴的小鱼和蝴蝶,旁边还有水草和小虫。小鱼说:‘小蝴蝶,我请你吃水草。’蝴蝶说:‘谢谢你!我不吃水草。’蝴蝶说:‘小鱼,我请你吃小虫。’小鱼说:‘谢谢你!我不吃小虫’。”……谁敢说,这不是学生在兴趣引路下的智慧火花的迸发?我不由感叹:兴趣是多好的老师呀!
教学结束,我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真的被学生感动了,他们真是太棒了!此时,我由衷地感到:当个老师真好!这种幸福是别人所无法体味到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式多样,但要用得巧、用得少,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孩子们这些想象,尽管很幼雅,但使我看到了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陶冶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是在起步中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不断地深入探究。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