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称图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2案例背景
新课标倡导:数学课堂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只有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最感兴趣。这样看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数学学习的背景,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比较注重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生活味,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让学生慢慢明白、感悟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
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不是从概念中获得的,而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与操作,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而这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以及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己的操作与实践。
设计意图
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一开始就借助一幅儿童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形成表象。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教学片断
(一)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再展开,并观察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地剪纸,同桌间讨论各自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纷纷上来把剪的图形放到展示平台上。)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剪彩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真不简单!那谁能够说说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吗?
生1: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生2: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完全重合。
师:讲得真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讲得真棒!那你能告诉我中间的这条“折痕”叫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讲得太好了,我们一道把这位同学刚才讲的话齐读一遍。
(教师出示概念的投影,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我把美术课中的手工剪纸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学生通过自己动脑、随意剪纸,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就在学生剪纸“玩”的过程中,学会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
(二)研究生活中树叶的对称情况,加深理解: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知道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现在我们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好吗?
(学生讨论,把带来的树叶分成轴对称图形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两大类。)
师:谁愿意把“轴对称树叶”放到展示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上讲台展示“轴对称树叶”,并说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把随手可得、极为常见的生活中的树叶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学生的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加深理解所学“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案例小结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正体现了新教材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同时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折纸”“剪纸”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就能在游戏中学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教诲和适时表扬,令学生的心灵得以纯洁,精神得以振奋,行为得以矫正,这样,可以让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作用,可以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同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使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积极、愉悦,从而他们才可以敢想敢说,个性充分张扬,健康心理也得以培养,课堂也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应是可点燃的“火把”;新课堂,学生不再是“配角”,而应是活动的“主体”;新课堂,不再是机械的训练,而应是注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堂,不再是教师在表演,而应是学生在交流合作。
面对新课标,我们如何从过分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开始向关注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性、全面性思考?如何从过分强调严格划一的统一要求,开始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如何从偏重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开始向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因素的思 ……此处隐藏10592个字……形,先观察对称轴在哪里,然后再思考对称的点在哪里,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和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 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丰富情感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汽车标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渗透到数学中,这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3本课的教学是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从整个过程来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合作探究、练习、小结和欣赏对称图形这五个部分。也许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地方了。
在各位老师真诚的点评下,我对自己的这节课有了更好的认识:
1、最大的缺点,重点不突出。整节课有点像完成任务,很快就过去了。
2、剪对称图形环节,是不是可以直接让学生看书,再剪。
3、练习讲解中,应先讲解简单的,再讲复杂的;另外,应重视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4、最后的欣赏环节是不是可以改为让学生自由发挥,再一次剪对称图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得到更多这样的点评,也能够在这样的点评中不断进步。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4当一些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和富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当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发生争执时,教师要抓住争执的焦点以便引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一位同事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图形,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1:我认为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认为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3: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了教是一个极大的“意外”,连听课的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同时也为上课的教师捏了一把汗。这位教师在备课时显然也没有预设到,因为所有的参考资料上都表明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教师并没有立即作出否定和解释,而是
让学生接着说说他的道理)
生3:因为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我把它眼对角线折叠后就能完全重合,因此,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说法很有说服力,不少学生都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师:同学们,他刚才说的话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4:我知道。是“特殊”。其是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它就是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教师的同学和老师都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喝彩)
师:跟你们握握手,谢谢你们在课堂上创造了不同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会是多么地单调呀!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发言更加精彩)
生5: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6:一般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梯形,如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7: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期待有“不同声音”的出现,一方面又害怕并抑制着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我们担心这样“不协调的声音”会让我们“手足无措”,会让我们无法把握教学的进程,会让我们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甚至还会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想这位教师一样,鼓励学生“制造”和善于“捕捉”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声音”我们的教学课堂将会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成功的课堂,是一个精彩的课堂。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听了刘书洪老师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有以下感受: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通过画眼睛的游戏。从而引出课题。接着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