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教案1扇形统计图
认识中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具体问题选
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观察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讨论: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小结: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
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
二、探究
1.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
“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
指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2.你认为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学生交流。
3.出示例4: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试一试。
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正中间有两个数时,中位数怎样求呢?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2.指导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分别算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3.练习十六第3题
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讨论: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中位数
《统计》教案2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小百科:统计是汉语中的“统计”原有合计或汇总计算的意思。英语中的“统计” (Statistics)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tatus,是指各种现象的状态或状况。
《统计》教案3教学要求:
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预测或判断和决策。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
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难点:
怎样去实际收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
教学过程:
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 ……此处隐藏15155个字……、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六)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1)学生观察统计表。
(2)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学生展示统计图。。
2、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①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②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①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②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
①小组合作探索
②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③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2、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
3、汇报交流:做环保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问候,宣传节约用纸,计划自己平日节约用纸的方案等。
《统计》教案1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3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统计表意义的认识。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现在我们来复习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总结边板书。
①先根据数据内容确定统计表需要分为几项,画好表头,确定横行、竖行的格数。
②填写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注明单位名称。
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数据一一填入表内,计算出并填好总计、合计、百分数等:
⑤核对表中所有数据。
二、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复习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编制这个统计表?
先想一想这个统计表的表头需要分为几项?是哪几项?(分为四项:班级、人数、达标人数、达标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
横行、竖行各分几格?(横行分四格,竖行分五格。)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表格,同时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画表格。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好表头、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教师:比较一下自己画的表格与教师画的表格是不是一样。(如有不一样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导画的不对的同学改正过来。)
教师让学生独立将数据填在自己画的表格中,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 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先集体订正表中所填写的数据,然后教师根据所编制的统计表(如下)提问。
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
情况统计表 年月制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情况: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这个学校四至六年级各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达标学生的人数,还可以知道达标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哪个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大。从表中我们看到:四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小,只有70%,六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大,达到94%。
三、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试着独立编制统计表。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翻开书自己读题,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五、教师提示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请学生翻开教科书,先自己读题思考。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中的总数是指什么数?(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是什么意思?(是各班植树棵数占三个班植树总数的百分之几)
那么填写这张统计表时,先要算什么,填什么?(先要算出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然后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求出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
在计算百分数这一栏的数据时,与人数有没有关系?(没有。)
怎样计算平均每人植树棵数这一栏的数据?(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各班的人数,用合计植树的棵数除以合计的人数。)
六、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