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多次折纸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验证。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个别学生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 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是啊,阳春三月,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生:春游、植树……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级正准备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呢!
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他们现在在哪儿?
生:河边。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他们想要过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
二、新课传授
出示过河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帮助笑笑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29+25=54(人)54÷9=6(条)
师: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综合算式,谁来试一试?
学:29+28÷9
师:这样列式行不行呢?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结果:这样列式不行,因为这算式是把女生人数去除以9,而不是用总人数去除以9。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示这部分应该先算呢?学生探究:实物台上展示——用小括号(29+25)÷9
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
那么这个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相信同学们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算,请快速准确的在书上写出来。
指名完成:(29+25)÷9
=54÷9
=6(条)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想考笑笑他们,你们愿意参加吗?
课件出示: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30+8)×4
5×2+35×(2+3)
80-64+880-(64+8)
5×9-5(26-20)×82、比一比,谁判断的最准确。
(1)(10+3)×5与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81减去6乘6的积,列式为(81-6)×6。
3、比一比,谁算的又对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生活应用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笑笑班级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出示森林图)他们在这玩得可开心了,临走时,笑笑想买一些土特产带回去,于是他来到森林特产店。(出示购物图)野菜4元,木耳5元,叶帖画3元,竹笋2元,根雕6元,拐杖7元。
笑笑买了些什么?
生:她想买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师:淘气呢?
生:野菜和木耳各买三袋。
师:那他们要付多少钱呢?请你们帮忙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展示不同计算方法
四、归纳
师: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生:认识了小括号。
生:帮助笑笑解决了问题
生:知道了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7677页内容。两步运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说说一共指的是谁和谁一共。
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2、解决问题
可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
四、巩固练习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学生独立找解题所需要信息,并试着解答。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4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千克。=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千克。+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了探究(一)和探索(二)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索规律的方法和经验,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注重引导,指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的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