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08 00:02:19
【推荐】语文教案四篇

【推荐】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导写过程】

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

1.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儿,(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2.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同学们,你说对了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一)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

1.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2.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了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3.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二)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

1.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谈收获。

2.是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夜莺”、雨来、雷利等儿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那么,谁能来说说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出示习作要求: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3.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

★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少年英雄。

★ 孩子无父无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

[设计说明:“硝烟”“流血”“牺牲”等与战争相关的一些字眼,对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化,结合课文对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这些训练又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谈话引渡,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 你想以怎样的身份来讲述这照片上的故事,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互相说一说。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

2.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设计说明:学生看懂了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相同的题材下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习作。而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及讲述的身份来拟定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命题,能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笔画。

3.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现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感悟同心协力方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实物投影仪。

2、图片、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14三个小伙伴

野猪

嘴拱树坑

袋鼠

口袋运肥料

小象

鼻子浇水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临写。

课外: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指名读题。

3、齐读课题。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

初读指导

1、看图读故事开头和结尾。

(1)看图读开头。A看投影1,点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B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C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指导感情朗读。分组读,表演。

(2)看图读结尾。A看投影2,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B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C再次映示投影1,问:读了故事的结尾,知道三个小伙伴已经栽好了树。你们再看看这幅图,读读开头,细心的小朋友会有疑问吗?

2、引入故事中间部分。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栽树的步骤,相机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2)可是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3)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同桌猜猜三个小伙伴会怎么办。

(4)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将第二至五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5)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读。点名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同拉么。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课内作业

1、用一同说一句话。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也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

2、指导讲、演故事。

(1)交流: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为什么?

(2)练读课文,要求: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它。

(3)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

(4)难怪树栽好了,它们那么愉快。齐读结尾。

(5)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

(6)自由练习讲、演。

(7)点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三、看图讲故事,深化认识

1、教师讲《好伙伴》的故事。

2、小结。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巴把没有要。

2、记忆字形,说说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作业

1、选字填空。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五、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4、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5、教师小结。

①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6、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4

《端午粽》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朗读好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积累"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中午分开叶子大米节日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写字词,观察图片,回忆课文内容,尽快进入到课堂中。

二、品读课文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外婆总会煮好了盼我们回去)

(3)从"一到""总会""盼着"你体会到什么?(外婆浓浓的爱)

(4)指导朗读,读出外婆端午节的期盼。

2.品读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读一读,读好长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来怎么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你能把表示颜色的词圈出来吗?你有什么感觉?(美)

②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

③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3)这粽子不仅看起来好看,闻起来也很香,从哪儿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你觉得这清香是什么样的味道?(箬竹叶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枣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说个句子吗?(我一回到家就写作业)

(4)现在来看看粽子吃起来味道怎么样?(又黏又软,十分好吃!)

课件出示: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学们,你们吃过的粽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课件出示:

看起来--美

闻起来--香

吃起来--甜

(5)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香甜。

3.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2)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文中哪儿写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儿又写出了花样多?

(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话写了花样多)这样的句子就叫过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几种?这几种你都吃过吗?

【课件出示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的图片】

课件出示: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4)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外婆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质朴大方)

(5)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花样多,读出外婆的勤劳能干、质朴大方。

4.品读第4自然段。

(1)自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同学们,你知道屈原是谁吗?

【课件出示屈原相关图文资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出新体诗"楚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3)据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设为端午节,并在这一天互相赠送粽子作为礼物。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了吗?

(4)原来,这小小的粽子,不仅包含着外婆的爱,还寄托着我们中国人这么丰富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逐段分析文章,可以从多角度把握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内容、还有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的,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品尝"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我们还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认识了伟大的诗人屈原,真是收获多多。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你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设计意图】总结端午节的来历,同时拓展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文章内容、掌握传统节日,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课堂练习

插入动画"端午粽节日与美食"。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跟父母交流我国的传统节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推荐】语文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