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教学目标:
1、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3、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一、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走到那清澈流水旁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不是你性情高远的话,难道我能用游山玩水来邀请你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说。
二、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2、“故山殊可过”中“过”义与下列哪项相同?()
A、是谁之过与?B、过故人庄
C、农夫、渔夫过而陋之D、一日,大母过余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经过B、复与疏钟相间夹杂
C、步仄径狭窄D、多思曩昔从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C、(1)步仄径,临清流也(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1)因驮黄檗人往(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山僧饭讫而去吾尝终日而思矣
B复与疏钟相间物与我皆无尽也
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因驮黄檗人往因人成事
8、本文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
①景气和畅②清月映郭③露湿青皋④村墟夜舂⑤吠声如豹⑥白鸥矫翼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
9、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
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10、熟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哪一选项化用了本文中的语句?()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B、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上下,沙明山净,犬吠声如豹。(王思任《剡溪》)
C、众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闲雅,无刻露态。 (袁宏道《游桃源记》)
D、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11、下列哪句的季节与本文所写的季节相同()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C、岸芷汀兰,郁郁青青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景,调动了视听两种感官,层次井然,动静和谐。既有现实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看似存在僮仆虽在身边,作者却说“独坐”的矛盾,其实是反映了作者精神上和僮仆隔膜,格外思念裴迪的状况。
C、文中描绘的冬景照应“和畅”二字,没有肃杀之感。但王维不喜欢山中的冬景,而对春景充满了向往。
D、王维不署名“王右丞”,却署“山中人”,表明作者热爱大自然,将自己看成大自然一员的价值追求。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译文:xx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xx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xx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译文:xx
三、一词多义:
1、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步步仄径,临清流也()
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此处隐藏3353个字…… 。
第二段:故山冬夜 ,静默独坐,多思 。
第三段:故山春景 ,只想 。
提示:
第一段:故山殊可过,而今我独过。
第二段:故山冬夜,清丽淡远,宁静和谐,静默独坐,多思 与你同游,携手赋诗。
第三段:故山春景 斑斓夺目,生机勃勃 ,只想 邀你同游 。
⑵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你读后的感受。
⑶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请你找出这个词,并说说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提示:“深趣”是文眼。它包括王维笔下的终南美景,主要是冬夜清丽淡远、宁静和谐的氛围和春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有朋友相邀的一片诚心。
第二教学板块
二、品读课文,体会“深趣”,理解创作风格。
1、赏析美景,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
⑴学生朗读第二段,教师强调“玄”“曩昔”“步”等词语的意思。
⑵朗读课文第37页“资料信息”栏目中引用的喻良能的诗,要求学生学习那种以诗解文的读书方法,把第二段中描写冬夜景色的文字改写成散文诗。(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
学生组内分享自己改写的散文诗,每个小组挑选一首写得最好的在组内朗读评议。教师在全班挑选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体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读,欣赏声色相宜、清丽淡远迷人夜色,同时解决第二段中的难句,顺带讲解以动称静写作的手法。
⑶指名朗读第三段描绘春景的文字,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春天生机的字眼。师生品析“蔓”“轻”“矫”等字的表达作用,体会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妙春光。
⑷王维工诗善画,苏轼曾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有人认为此文也饶有诗情画意,不妨说是“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提示:本文写景之语意境深远如诗,诗中所绘之景形象鲜明如画。
2、感受美情,理解整散结合的艺术效果。
⑴王维写作这封书信的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找出文中表现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热情邀请裴迪的句子,结合段意,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回忆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第三段热情邀请,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⑵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提示: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第三教学板块
三、背诵积累,学以致用。
1、指导学生配图、文、乐朗读背诵文中写景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文中之诗,诗中之画”。
2、请你写一段描绘风景的文字,要求在这段文字中准确、自然地引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一两个写景句子。
3、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
广东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第一单元选了王维的五首诗,请你认真阅读,深入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积累部分实词。
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想: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 注释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语: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我们接触过其许多山水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鸟鸣涧》《鹿柴》,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出了诗人追求人生宁静,闲适的境界。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否也有同样的人生境界?
2.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课文。
3.学生分段诵读,找出文中重点的实、虚词及文言现象。
第一段,概写游山的经历。
(1)正音 猥不敢相烦 与山僧饭迄而去
(2)实词
过 ① 走过,经过.②胜过 超 越 ③错误 过失④探望 拜访
去①离开 ②距离
第二段, 写冬夜游山迷人的景色。
⑴正音 夜登华子冈 村圩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⑵ 实词
间①空隙②间断③疏远
⑶名词作状语
① 北涉玄灞
② 夜登华子冈
第三段,拟写美妙春景 ,邀友人同游。
⑴正音 因驮黄檗人往 麦陇朝雊
⑵虚词
① 以 ,用 ② 因 ,凭借
4.学生齐读,背诵全文。
5.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⑴ 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复述。
①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圩夜舂,夫与疏钟相间。
②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⑵比较两段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提示:作者的身世,文章写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王维侍母以孝顺闻名,其母亲去世,他几乎痛不欲生。王维幼年就通音律,会作文,颇有才名。唐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因为伶人舞黄狮子得罪朝廷,受牵连被贬到济州(今山东长清县)作司库参军。期间曾一度弃官隐居,后来又回到京城长安。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诗友张九龄当宰相,王维上书请求引荐,被任命为右拾遗。三年后,张九龄被贬,他改任监察御史,出使塞上凉州两年。回长安以后,较长时期内供职于朝廷,在郊外的终南山和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傲啸终日”,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判乱,带兵攻入长安,王维被迫出任伪职给事中。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唯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说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唐肃宗乾元二年转任尚书右丞,到上元二年(七六一)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明确:表现出作者静寂,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他在一种寻觅大自然宁静逸趣的状态下,沉醉于大自然富于生机而又不受干扰的境界中。
⑶归纳总结描写的方法。
明确:以动衬静 实写 虚写
6.检查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