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读书笔记作文汇编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承诺的份量是无比重的,只要给了别人一个承诺,就必须尽力完成它。然而谁能把承诺演绎得十全十美?当然是那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她用一张张写着字的网,通过几晚上辛苦的编织,终于完成了这个对春天出生的小猪威尔伯的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承
诺,这个承诺改变了威尔伯的一生。而威尔伯还来不及答谢,夏洛就因过度劳累和生孩子而死去。
这是一篇凄美的童话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看到夏洛织网时的耐心、辛苦时,我不禁为她担心起来,害怕她会突然从网上掉下来。看到夏洛平静地死去时,我为她能用毕生心血完成承诺而感动,流下了眼泪,对她十分佩服。看到夏洛给了威尔伯承诺后,我觉得一只小蜘蛛完成不了这个关于命运的诺言,可看到夏洛想出这个好办法时,我又体会到她的机智。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看完书后,我轻轻闭上了眼,反思自己。如果我答应了别人一件事,我会尽力做到吗?我会不顾一切把事情做得完美吗?我能做到不求回报吗?我又能真正明白”诚信“这个词的含义吗?我想,能像夏洛一样做到这些的人很少的,但我们可以时时铭记,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在各种行为上多多想想:我这么做是不是守诺言,我这么做有没有失信。相信你做到这一点,诚信之花将永远为你绽放!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塞巴修到艾嘉兰家去谈判,塞巴修要艾嘉兰交出听写本和葛洛迪,艾嘉兰不同意,他说交出也行,但要塞巴修向他们道歉不同意就把听写本烧毁还要继续监视葛洛迪,被塞巴修一口回绝了。就这样谈判失败了。
我好期待,下一节最后的决斗,明晚接着看。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
我所理解“结合的文学历程”不是从小到大学习文学的经历,因为小时候我不是很懂什么是所谓的文学。现在也顶多算个初生牛犊。如果阅读文学作品算是自己的文学经历的话,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比如我接下来想讲的从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思考的对爱情的看法。
记得那英有首歌叫《白天不懂夜的黑》,里面有句词是这样的: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汇。也有本书叫《白夜行》,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里边的男女主角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的角色设定就是白天天使和黑夜恶魔,但是是有交汇的。并不是想质疑和反驳什么,从文学的角度看我只是想从两者之中探索点什么。如果广而概之,《白夜行》也属推理小说,也属爱情小说,被成为东野笔下的“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可是我认为单放长线谈收获的话,需要涉及的问题很多且每一个问题都是主要的,比如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社会;政府的敷衍无作为;关于恋童癖以及对孩子的保护;还有坚守的凄凉爱情等等。方方面面都兼备到是不可能,但是简略盖过又显得很糙,并且语言会很空洞。所以我想从小方面入手单纯的讨论一下互利爱情——白夜的灵魂和肉体。
起初对爱情的想象是美好,阅读了许多文学大家的情话便更加坚定。梁实秋的《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沈从文的:“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顾城的:“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都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又说起遥远的小时候的事情。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音。”那时候认为琼瑶的爱情就是最值得推崇的,那种只有灵没有肉的,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可是现在我有个疑问:爱情的产生是基于什么?
我想如果把答案设置成“心动”是最婉约感性的,但是不现实。然后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这样一个词——互利爱情。就是恋爱双方都拥有主体自身所需要的某种东西,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在这种互利的情况下产生了异性相吸,我们把它称之为“爱情”。爱情能持久多半也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我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可怕,第一次想到这个词是再看龙应台的《目送》时《爱情》一篇中,她与孩子因德文课上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老师发表关于爱情的看法从而产生的讨论。当时没有思考太多,但是看过《白夜行》后我猛然发现,这本书中坚守的凄凉爱情故事恰好可以印证爱情的互利基础。
曾与同学讨论桐原亮司跟唐泽雪穗之间的爱情。第一种观点是:对亮司来说,雪穗就是白夜中唯一的光,这来源于爱;对雪穗来说,亮司是太阳的替代者,或许知识共生的亮司给了她希望,这种爱情,让人不敢相信也不愿否认。第二种观点是:也许依赖过,但是不曾爱过。唐泽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不顾一切的人,桐原只是她唯一可以放心依附的对象,相比别人来说的确是比较特别的存在,但绝对不是爱,唐泽的心里只有自己。但是每一种观点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互利共生。跻身上流社会的雪穗需要一个幕后的人帮助自己铲除异己,而亮司是她最能够相信的人。她是一个有野心也相当自私的人。童年的经历让她过早成熟,经历社会种种罪恶后,她自身也成为一个心狠手辣的披着羊皮的狼。相反桐原亮司是个没有野心的人。除了想”在白天走路”之外,他都在为雪穗忙碌着,不惜一切。除了爱情,支持桐原亮司如此付出的还有其他东西,比如赎罪。幼年时,亲眼见到父亲与雪穗最不堪的一幕,对雪穗的负罪感便重重的压在他的心上。为了赎罪,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伤害,雪穗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愿望,雪穗的要求就是自己的要求,雪穗的灵魂变成了桐原亮司的灵魂。在一次次满足雪穗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对自己灵魂的确认。这种互利共生的延续至案件事发,真相大白。亮司用剪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唐泽雪穗没有掉一点眼泪,一次都没有回头。那是因为雪穗的灵魂同时死去,做为人的本质完全消失了。
人都是自私的,或许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得到附和。可是的的确确是存在着的。或许你想象;的爱情是杨绛和钱钟书的势均力敌,;是徐志摩跟陆小曼的相爱相杀;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缠绵悱恻;是席慕容和刘海北的平平淡淡.......这不过是我们在爱情互利的基础上所美化的现象。我想说的是,不要单纯的把“互利”这个词理解成一个贬义词。现实就是这样,追求精神的独立跟升华总是要立足实际的。可能现实中的爱情做不到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的互利共生。我们也不必特意去追求。大多人的爱情起源于感性,被理性支配的因素是比不过感性的,这也是现实中的爱情与小说中爱情的最大区别。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每一份爱情都被一定程度的感性支配着。若是过度便会适得其反。我不是很提倡为了爱情付出所有的做法,其实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人是自私的,爱情是互利的,这点自己知道就好,说出来反而会引起一水的道德婊。所以,在爱情的感性面前,我希望广大同胞能及时保持理性的头脑。
我并不是不赞成感性,这也不是一篇讲爱情道德论的文章,只是我从看一篇小说里得到的收获而已。个人观点,请尊重原创。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诗: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
见山是山,见海是海
见花便是花
唯独见了你
云海开始翻涌
江潮开始澎湃
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
你无需开口
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今天,在辅导员培训班开课前,我拿出了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写的《作文教学跟我来》一书来看,刚看一会,已经爱不释手了,这本书对于害怕作文课的我有了和大的启发。 读了书中的第一章第一节——作文教学的必要前提——摄取“生活素材”,我才知道,原来我平时给学生摄取的作文素材其实只是一个形式,走过场,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五官感受去观察、体验、感受生活,纯粹是为了作文而做。
当我看了书中提供的课堂实录——比手劲,我豁然开朗:原来提供习作素材不只是给学生创设情境,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某一创设的情境或素材,怎样教导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作文教学并非每堂课都进行“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带领学生用他们的“眼、耳、鼻、舌、手”等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最终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否则,即使学生饱览群书,没有注重观察体验生活,也一样无从下手笔。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在小学的六年里,我读过许多书。但令我最难忘的一本,还是英国作家希尔写的《天蓝色的彼岸》。《天蓝色的彼岸》讲述了小男孩哈里,因一场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天堂。他在前往天蓝色的彼岸的路上,遇见了150多年前因发烧而去世的阿瑟。阿瑟为了寻找他的母亲,所以迟迟没有去往天蓝色的彼岸。哈里也想起了他的家人,非常地想念他们。于是,他在阿瑟的帮助下,来到了人间。他来到爸爸妈妈家里,向爸爸、妈妈和姐姐,依依不舍地告别。最后,他下定决心,离开了人间,慢慢消失在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关心别人,珍惜生命。让我们感悟了生命与死亡。它也告诉我们: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后悔,因为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了。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
而有的同学却一点也不在乎:他们爬窗户、晚上放学不回家、自己打自己或是和父母赌气,去伤害自己……这些同学的做法是多么愚蠢,他们不在了,难道自己会高兴吗?况且,如果他们不幸去世了,那么,他们的.父母将会是多么悲痛欲绝啊!哈里生前经常与姐姐雅丹亭吵架,但当他来到天堂后却格外想念姐姐,很想向姐姐道歉。我们还有生命,我们千万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也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宽容别人,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能更加珍惜生命,快乐地过每一天!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咳咳,我奉命过来写读书笔记啦!这次我要写的是《理想国》啊,嘻嘻,鼓掌鼓掌!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作为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籍,《理想国》内容不可谓不精彩,是一本可以很好了解城邦由来的书!